分享此文:

我們都知道很多大師班其實無法有太多內容,一來有時上台彈的學員常常拍子跟譜根本沒看清楚,光糾正就夠,或有些大師覺得時間短,不知從何講起,或學員程度不夠,只能講一些很表面或過於抽象的東西。當然,有的大師班可以給妳很多ideas。

想到有次鋼琴家kobrin在大師班上完對一個女孩說了一句話,大意是:「如果妳能記住我剛剛跟妳講的那些,這堂課超值」。我當時聽了會心一笑,因為kobrin完全指出該女孩彈貝多芬的盲點,而且真的講很多,時間不長,但非常多重點,真的幫助很大,改過煥然一新,可惜該女孩看起來似乎沒cue到,以為大師只是在講這裡要這樣那裏要那樣。

最近剛好給升國二的學生彈這首,順便上網看了幾個快樂島的演奏版本,這影片雖是大師班,Golovin沒真的從頭到尾彈,但片段彈的聲音與音樂,我很喜歡,也最接近我想像的模樣,於是打開看就想一直看完。

大家可觀察學員與大師間彈奏的差異,這學生真的已經彈得很不錯,對音樂很有感,相當具音樂性,典型熱情奔放的年輕演奏者。但手上的觸鍵離鍵動作總過多(請觀察同一片段兩人彈奏手姿差異所產生的聲音差異,大師較平移,學員較跳躍)、因太想表現也很急,身體偏僵硬,肩膀肌肉緊繃,思緒熱情卻不夠完整。

不過這很正常,是一個成長階段的過程

我也曾是如此,投入於音樂時熱情莽撞,有時撞個頭昏眼花,其實就是個未成年表現(即使當時已經20幾歲 T__T)。

我們自己有這種毛病,當然得避免學生如此。所以盡可能的維持他們的個性原味,但早些影響他們想長樂句與結構等思緒邏輯,以及肩膀上揚、過於想在當下、造成一句簡單的話搞得太複雜(導致沒人聽得懂)的習慣。

*大師班影片在此,不妨花點時間看看*
曲目:德布西 – 快樂島

譜沒看清楚,不夠正確這件事,比例真不少,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去參加大師班的學生,通常都認真積極具企圖心,卻常犯譜不看清楚的毛病,非要花大錢等大師講才要聽。

一種是平常老師沒要求這習慣,一種是平時老師上課跟你說的東西死不改,花個六千元上大師班大師講的話才要奉為聖旨(或者不用大師,只要外國人金髮碧眼既行)。但其實這是基本,該讓大師去告訴你更進階的事,所以若無法接收到進階,也是命了。

這件事,比想像的重要一百倍。建議從學生小時候便嚴格建立這好習慣。

不如建立自己一個把譜看清楚的強迫症

或許可以直到你尋求心理醫生:[醫生我好困擾,我有睜大眼把譜上每個記號都看清楚的強迫症,一個蛛絲馬跡都無法放過,怎麼辦?] 沒怎麼辦,就回家放鞭炮跟里長伯借大聲公淚聲終於成年。

開課「教師研習」期間,也曾有研習學員希望我可以講更多不同種樂派的音樂與觸鍵。但問題在於,如果基本的古典無法彈出不同聲音,前期浪漫的基本三聲部的立體聲音層次與一些音色還沒學會,我以簡單的曲子去要求的聲音還沒完全上手,印象派豐富的聲響真的無法做到(除非只是把音彈出來),所以別急,慢慢來喔;)

另外,有些人以為印象派模糊便是好,踏板踩好踩滿。許多時候的確在創造一種氛圍一股效果,但手指穩定度與清楚度真的還是得有,才創造的出來。(但不是刻音)

*每次看到這種影片,總想到以前求學期間彈或聽大師班的美好,聽著音樂家們的不同想法與思維,都是很棒又溫暖的回憶,音樂人獨享的珍貴經歷。
*鋼琴是不是很有趣,可以創造的聲音好多好棒棒。(拍拍手)
*請忽略Alexis爺爺的大肚子,可能Vodka喝太多了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