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他又不是科班出身的,為什麼他可以教琴」
「他又不是主修,副修畢業的為什麼出來要誤人子弟」
「他只是國內畢業也沒出過國,程度能多好」

在音樂教學環境裡,難免存在一些偏見。其實,當看得夠多,真的會知道,很多是人生際遇的不同,所做出來的選擇。

人在選擇職業時,往往是因為這領域,相較於他自身的其他能力,是比較擅長、或比較喜愛的,而不是因為他是該領域的佼佼者,所以選此行業。畢竟每個領域的佼佼者,人數有限。

一路科班上來的學生,無法理解為何普通班生程度不好聽寫那麼差,不像我們從小練的那麼辛苦,也可以來當他同學;音樂系大學生看待在職進修生,容易覺得,他們很多都是老師,怎麼程度如此這般。

這很正常。

這些孩子看的不多,經歷的少,無法理解他只是相對幸運,在小時候就遇到好老師,在小時候,就有機會進入音樂領域;普通班孩子,可能只是較晚接觸到音樂,較晚發現原來自己想唸音樂班,嚮往音樂班環境。

這些孩子看的不多,經歷的少,無法理解他只是相對幸運,在小時候就遇到好老師,有的普通班學生從小傻傻學琴,但人生走到了大學畢業,念過了其他科系,才發現他真的很喜歡音樂,很想教琴,想投入音樂;這些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盯、有考試逼,更無法理解在畢業後,進入職場、經歷家庭,手上的琴藝有可能掉了多少,他們得等到自己20年後手廢了才會明白,原來經歷不同人生階段後,能繼續精進維持好手藝,不是多數人做得到的,可能大部分的他們都做不到。

所以他們難以領悟那些後來進入在職進修或較晚走入音樂的人,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是知道自己嚮往什麼,勇於追尋自己所想要,即便得重來一次。

我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從小愛笑,小時候的照片永遠笑咪咪。童年時期,員林還很鄉下,附近有三合院與草叢田野,家裡院子夏天充滿螢火蟲,秋天飛滿蜻蜓,跟兄弟們玩槍戰爬牆、架磚頭點火爆米花、放煙火,拿放大鏡聚熱爆開蝨子,跟弟弟偷拿冰箱方糖躲在桌底下吃,小時候偏食常常求阿姨偷偷幫我吃完,或者吃到椅子排排坐橫躺睡覺,童年很快樂,小時候家境不差,但蔡爸蔡媽不讓我們買電動,漫畫少少本,沒有高級樂高,沒有高級文具,零用錢只能存小豬,紅包得交給爸媽,有時出國玩。

蔡媽不懂音樂世界,音樂上不是虎媽,也沒志願當星媽,但小時候會盯我們功課寫評量,每天鋼琴小提琴各一小時(即使沒念音樂班的哥姊弟亦是如此),除了在學校的術科時間,每周載我們到台中到二水上課,蔡媽蔡爸不懂音樂,不干涉,但就是非常配合老師,老師可罵可打可罰,我們的成績都很不錯。暑假期間最愛的是就是跟哥弟擬好每日時程表貼在牆上,自己分配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包含練琴.寫暑假作業.玩耍.吃飯.自由時間。

程度好的人,除了自身努力一定夠(非常值得嘉許,畢竟不是每人都願意努力),還有兩個幸運,一個來自於所受之教育的幸運:好的老師,真的不是人人想跟,就找的到;另一個幸運,則是爸媽生給你的資質比較好,不一定是藝術天分,有可能是學習上、領悟上的資質。

你驕傲、貶低,是因為少了同理心、看的少,無法理解社會上有很多人的際遇就是如此轉折,更無法理解要有多少熱情,才會在30歲左右選擇大換跑道。熱情,與敢挑戰,是他們的優勢。

我並非鼓勵學藝可以不精,我總呼籲專業工作者必須進修自己的專業。

我只是想說,出國回來的,也有可能誤人子弟,科班主修畢業,也有可能誤人子弟,在音樂班教的,也有可能誤人子弟。誤不誤人子弟,我想還是取決於人性是否為「善」,是否謹慎,是否願意多為學生想。

善良的老師,遇到能力很好的孩子,會在適當時機點請孩子去找更優秀的老師;善良的老師,不會只急著把學生視為自身功績而不管他的能力,或者怕失去這份薪水、失去面子而硬將學生留在自己身邊。

我曾教過一位學生,他以前的老師介紹他來找我,教他的過程裡,可感受到他覺得自己天賦異稟,他埋怨過非常多次都是因為以前的老師沒教他這些,不然現在超強(其實真的未必)。我跟他說:「每個老師受的教育本來就不一樣,這是沒辦法的事,但是你以前的老師有熱情,你今天對音樂的熱情,或許有部分是受他感染。他對你的付出沒有比較少,重點是,他知道你有熱情有天分,他大可以不用幫你介紹更好的老師,繼續綁著你讓你無所覺,但他沒有,還介紹你來找更專業的老師。她是個好老師,你真要覺得自己很厲害,就在一年內補齊你所有的洞。現在能進步飛快,什麼都學得起來,才表示你很厲害。」

在鋼琴教育裡,專業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專業可以讓學生省很多路,但專業,有分很多面向,也分初階與進階。進階需要很深的專業這無庸置疑,但對於初階來說,除了技術與練習訓練上的專業,還分能否願意懂孩子的性子,以及最大的一個因子:「熱情」。

再強調一次.這份熱情,並不一定是個性活潑奔放的熱情,而是對教育、對音樂,或對學習的熱情。我就認識不少人,他們之所以現在跟古典音樂連結很深,或走上這條路走的核心,就是童年受著爸媽熱愛音樂(但非職業),那份自然的潛移默化感染。

學琴的時機,往往在求學階段,但畢業後,音樂終究是要放大到人生裡縱觀,放大到整個社會。

人生不怕晚開始,怕的是故步自封。每個行業,有不同程度很正常,只怕半瓶水響叮噹,什麼都只懂三分,對外吹噓十二分。

【延伸閱讀】《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 – 學音樂,追求什麼》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431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