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我非常喜歡看妳任何發出來的文,連吃飯時鮭魚的擺設這些我都愛看,身為母親的我,想知道老師的父母在老師成長過程扮演什麼角色?如何引導老師等等,從老師的文章可以感受到父母給妳相當支持的愛。要不是在有愛的環境下,老師怎麼會這麼正面樂觀,老師已經比同齡女孩更有自信更有想法,也感覺老師愛自己,這些沒有辦法從學術教育來的,所以我對老師父母好奇。
當媽後已減少出國旅遊次數(就算有,也幾乎都是找孩子愛的,例如迪士尼…),從老師的眼睛看出去再分享出來,這部分也是我喜歡追蹤的,我也是音樂系畢業,也有在教琴,當媽後課持續減少許多,目前專心帶女兒(我自己也享受其中),老師分享音樂教學對我無比受用,也謝謝老師無私的分享,覺得自己長期追蹤妳臉書後,對音樂開始有自己想法,也覺得自己變聰明了,尤其是怎麼練琴跟看譜,對我幫助非常大。目前還沒有很清楚的部分是小吸盤,這個我好難掌握,謝謝老師。]
────
我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從小愛笑,小時候的照片永遠笑咪咪。童年時期,員林還很鄉下,附近有三合院與草叢田野,家裡院子夏天充滿螢火蟲,秋天飛滿蜻蜓,跟兄弟們玩槍戰爬牆、架磚頭點火爆米花、放煙火,拿放大鏡聚熱爆開蝨子,跟弟弟偷拿冰箱方糖躲在桌底下吃,小時候偏食常常求阿姨偷偷幫我吃完,或者吃到椅子排排坐橫躺睡覺,童年很快樂,小時候家境不差,但蔡爸蔡媽不讓我們買電動,漫畫少少本,沒有高級樂高,沒有高級文具,零用錢只能存小豬,紅包得交給爸媽,有時出國玩。
蔡媽不懂音樂世界,音樂上不是虎媽,也沒志願當星媽,但小時候會盯我們功課寫評量,每天鋼琴小提琴各一小時(即使沒念音樂班的哥姊弟亦是如此),除了在學校的術科時間,每周載我們到台中到二水上課,蔡媽蔡爸不懂音樂,不干涉,但就是非常配合老師,老師可罵可打可罰,我們的成績都很不錯。暑假期間最愛的是就是跟哥弟擬好每日時程表貼在牆上,自己分配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包含練琴.寫暑假作業.玩耍.吃飯.自由時間。
初進音樂班非常開心,什麼都很新鮮,喜歡合唱喜歡視唱喜歡合奏,第一次合奏課全部人一起調音A,那聲音那畫面那教室我至今都記得,因為當時小小的我覺得好震撼,好聽的讓人興奮。我非常喜歡愛練小提琴,到中學都是。(延伸閱讀:念音樂班迷思上:考試升學制度漩渦 中:家長心態準備 下:關於音樂班妳可能還想知道)
小時候也曾不愛練琴(所以,真的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去練琴,一定要大人盯),但規定練完才能去玩,於是從蔡媽車開出門那秒,我們就開始算練琴時間,實則坐在樓下跟大家一起看電視,有陣子練的痛苦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趴在鋼琴上睡著,或者裝病,有陣子一天到晚去對面診所,因為可以逃過無聊的練琴時間還有甜甜的東西可以吃。(大學以後,則覺得暑假別人都在無聊,還好我們有琴可以練)
週日載我們去台中上課的路上,因我跟弟弟太會吵,時髦美麗大方的蔡媽總開到一半急轉右再急剎車,很氣,轉身賞後座的我們各一巴掌,再繼續開。我們很快和好,轉往後透過車窗外看,數左右邊各經過多少台車子。
成長階段我要念的每一間學校,都是我自己決定,爸媽就是支持,看到哥姊念私校的結果,我決定待在員林念公立國中,我決定念台中二中不念曉明,(但國三時曾想過轉往普通班,我的學科不差,上不了台中女中但可以上二中普通班,但後來沒轉),我決定要念東吳不念師範體系學校,出國與否,去哪一國哪一校,都是我自己決定。
────
這裡有個小插曲,大學放榜時我上東吳,接到高中導師特別打來家裡責備為何明明可以上師範卻沒填師範體系學校而選私立東吳。因為太驚訝,至今記得。
[因為我想念東吳。]
當時我不懂的是,為何學校的升學率比我想要的重要。
可能因為都是自己的決定,就算後悔也不怨誰,但剛好我個性有強烈的歸屬認可感,所以只要是我的學校我都很喜歡,不後悔。
比起同齡更有想法與自信?
關於愛思考,不曉得是否跟國中很愛解數學題有關。(教學生後才發現所有的音樂邏輯與小時候的數學解題概念相同,會了基本,思考應用)
有想法可能始於國三開始常被叫去辦公室,與高中開始在外地念書。「喜歡新事物新探索」大概是天性,不管到台中台北紐約,沒打回家哭過,沒有適應問題,反因太新鮮有趣忘了打回家,當然沒有出現送機淚別離這種事(喔以前跟男朋友有啦)。
的確從高中開始變得非常愛思考有主見,也愛觀察,但思想衝擊最大改變最多的,始終是在紐約的短短兩年,周圍的人事物。
相較於周圍同才,的確是較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也總想知道更多;關於自信,直播裡提過,一直告訴自己要有自信,根本也不會因此變得有自信,而是要知道自己在哪裡、該往哪裡去,以及掌握了多少。別怕不夠好,有目標知道如何調整,就能謙卑且專注。在美國,流行一直稱讚,曾有段時間被Nina稱讚的不開心,因為知道自己不夠好,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我不需妳只是一直稱讚我說我很好,但我需要妳告訴我要怎麼樣才能真的好,更好]
我覺得自信是一種踏實感,來自於幾個面向:
- 實力與經驗的積累
- 知道自己在哪裡、該往哪裡去
- 多專注於在做的事
如果對於目標或想做的事茫然,慌張是必然,當夠專注於想做的事情上,根本不會去想自信與否的問題,也會很能接受別人說不好(如果我覺得有道理,如果沒道理也不太在乎),基本上沒有玻璃心,不怕被拒絕,只想把事情完成。我想因為專注,所以踏實。
說白了,與其一直去想自信與否,不如專注於把事情做好。
正面樂觀?
其實我並不覺得自己特別正面樂觀,但的確不好的事我忘的比較快,無聊的事與是非我能閃必閃,喜歡周圍散發好磁場。我是個很實際的人,知道自己的優缺,強項與弱點,覺得心靈雞湯那套只是自我安慰自我欺騙,於事無補。如果可以,我會傾向從根解決問題。(的確很多同行會在意的點我還真不在意,不太受影響,我想是每個人在意的點不同。)
其實不須一直維持正面,我傾向坦然接受自己,將不喜歡的抽掉,我沒有好人包袱,盡可能接觸我喜歡的人事物,每個人都有且需要調整期,只是看自己有沒有發現而已。人性有各種,如同音樂有美與醜陋,大而化之是必要,敏銳亦是,只可惜在現今社會裡,或許大多數人不夠大而化之,卻也不夠敏銳。
我喜歡維持生活秩序,因為就能在裡頭施展任性。
至於小吸盤:
如果長年接受傳統只練抬高手指的學法,感覺不到小吸盤是正常的,對小孩來說,反而非常容易且自然,所以一定要從小教他們感覺。當初我也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抓到,但會用之後非常好用,能解決許多問題與音色。在教學生或自己小孩時再多試試,會愛上的:)
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