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研習學員:「最近藉由朋友認識兩位分別在歐美學音樂近10年的老師,閒聊過程中發現兩位老師有個共同點是:她們皆認為台灣環境對藝術工作者的不友善,以及待遇不佳的無奈等感受;我好能理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所造成的失落感,不過想到蔡老師同是赴美回國,不也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發揮所長,依舊充滿熱情,致力推廣音樂教育,人生還是很有意義啊… (期待老師的新文章?)」

環境不友善、待遇不佳的無奈

台灣環境不只對藝術工作者不友善,每一行都是如此,各行各業我們都聽到很多,大環境之外,還常聽到小環境的公司對員工不友善,校方對老師不友善等等。只要你想做好,沒有行業不辛苦。

當今社會,我想沒有人滿意體制與環境,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但可以在框架內扭出最大張力。這不就是古典音樂告訴我們的最大啟示?得遵循樂譜,精準彈出規定的音符與節拍,彈著跟別人一樣的音符,卻要創造與眾不同的音樂:在規範內創造彈性與獨特,在框架內獲得自由。

不滿環境體制的霸道,試著想辦法離開,或創造新的,時間未到還無法離開,試著將它當作暫時的跳板,過渡期必有痛點,但如果清楚只是必經,那些痛點是可以接受的。每一個人在外工作,誰沒被欺負過,沒被瞧不起、打臉過,看看外面的世界,就知道你不孤單。

每個人都對環境不滿,差別在於有些人專注在想辦法,有些人什麼也不做。

公平的是,人人處於同一個大環境,不公平的或許是出身與背景的差異,但出身的優勢與劣勢,與其成就出來的能力,往往不是等值。

不停增進自己的能力絕對是首要,才有創造獨特的可能;嘗試各種、勇敢邁出,才有改變的可能;開創道路永遠不會簡單,會經歷很多錯誤與失敗是必然。

很多心靈雞湯文會給予同情,告訴你「這樣已經很好了,沒辦法大環境就是這樣,持著感恩的心老天必會保佑」。但一點用也沒有,近乎自欺欺人,真正需要知道的是:什麼也不做卻期待大環境給你好待遇,如同祈求上天給你一個又高又帥富男友,這輩子還只愛你一人看不見其他女人般不切實際,偶爾做夢流口水開心一下無妨,該醒的時候最好醒醒。

理想與現實間的差異

此句話老掉牙,大多被拿來說嘴,但搞清兩者定位的並不多。

先搞清楚現實到底是什麼,理想到底是真的理想,還是夢想,或者只是空想。

我們需要先搞清楚現實是什麼,因為需要認清它,唯有認清才能避免天真,沒有認清如同在百貨公司裡用盡生命哭鬧吵著要玩具的孩子,無法認清媽媽不可能買單。

理想、夢想、空想的差異在於,如果沒有極盡努力,嘗試各種方法,就不叫理想;若試了一些,沒達到也沒關係,可笑笑的叫做夢想;什麼也沒做,叫做空想。大部分的人都拿自己的「空想」冠名為「理想」,可惜空想終究成不了理想,兩者是永遠的平行線。

現實與理想間的差異的確讓人失落,但時間一久,往往會發現之所以苦惱是因不願接受現實,又只花時間在空想。若真有理想,不妨先認清現實並接受事實,再想法子與自己的理想靠近,或許較為實際。

沒搞清楚,光一昧的鑽牛角尖於苦惱,只是在表現天真。

當年剛回國的我,的確有段適應期,真要講最大的失落感,是國外對於音樂的自然與付出,以及基本美感,相對應台灣學音樂的功利,以及沒有美感這件事。與其一股腦兒的糾結現實與理想,不如認清台灣整體教育的功利氛圍就是這樣,不認同就試圖做些什麼,讓下一代或許能得到改善;不想讓自己的音樂陷入功利,想重溫初心,就去國外聽個音樂節,回來繼續做些什麼,這種事不是感嘆就會改變,而是需要長期的耕耘,才有些許改變的可能。

你不動,沒有人需要為你做什麼,這是最基本的現實。若不想動,也只是在理想與現實話語中當個偽受害者。

熱情

每一個人對於事物的熱情原本就不同,熱點高低也不同,我的確在這些事上比一般人的熱點高些,但若沒有意識,還是無法長久維持熱情,重點便是 除掉阻礙熱情的因子

生命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感受是最真實的。

只有自己的改變,是最踏實的。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