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鄧泰山在大師班說:[許多亞洲學生彈得很好,但都只有”美” ,連音樂中醜陋個性(不美)的部份也美美彈出]-轉貼自葉綠娜老師po文

───────────────
蔡老師說:

音樂家得有主見,妳的個性就是妳的音樂(當然前提是技術要先到位),有意義與感人的音樂當然很讓人啟發,但人生百態人性百種,並非只有刻骨銘心、讓人糾結到深處的音樂才是唯一。

當然,曲目也有關係,不同的曲目也會對應到不同的人格:

1. 有些鋼琴家可能腦袋就是很精準宏觀、思緒縝密,走大開大合路線,彈奏風格一氣呵成,就是爽快。(但請不要沒音樂性彈的很無聊誤以為是這一派,最怕聽到別人說某某鋼琴家沒什麼音色音樂但技巧很好…. 可是瑞凡,沒達到一定的音色音樂,就不能叫技巧好,許多難的技巧就在於不同音色的創造)*代表鋼琴家:Berezovsky (一種鋼琴界總裁的概念)

2. 有的鋼琴家可能比較古怪,喜歡東搞西搞創意無限。(前提是得要古怪的很有味道有一定的格,不是懂得浮泛亂搞一通那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喔)*代表鋼琴家:Glenn Gould、Fazil Say

3. 也有人走苦行僧路線,一定要彈到靈魂深處,具抽離感,訴說一種意念,在大體結構裡糾結在每個當下。這當然與個人性格、人生經歷皆有關,許多深層的體會,無憂無慮的人是無法感覺到的。(但真的要彈到內心深處、靈魂跳脫,而不只是隨意灑狗血)*代表鋼琴家:Konstantin Lifschitz,Claudio Arrau

4. 也有人個性就是太歡樂,只能彈大調的音樂,聽到史克里亞賓就放空,覺得拉赫曼尼諾夫根本強說愁,那就算他的彈奏不是感動路線,或許個人不走深度風,但或能將精神奕奕的音樂彈的繽紛、暢快淋漓,就是他的顏色。*代表鋼琴家:朗朗(好啦,也不能完全這樣說,朗朗技術優異,音色變化性強,他彈史克里亞賓的話至少顏色很多變,但整體來說他屬於將音樂歡喜傳送的歡樂派)

5. 而像阿勞那帶那種質樸的感動,一種難以言喻的精神,現代人似乎是彈不出來了,阿格麗希的瀟灑與藝術性,現代女鋼琴家也只能呆望女神車尾燈,穿再少都一樣。這似乎是現代人科技化的無法避免,難以回到純粹。

如果妳的個性就是呆呆或美美,不知道什麼叫做七情六慾,那就好好地將基本知識傳授,給愛給溫暖給感覺。

白色,也是一種很難得顏色。

個性與顏色,除了天性,當然可以受影響,老師可以影響學生,或者將學生隱藏在深處的多種性格激出,也有可能是因為經歷了某些事件改變了個性,或因為不滿意自己的狀態,想要狠狠改變自己。硬改變出來,久了便成自然。打掉重練的概念。

很多人覺得要夠有深度的音樂才是音樂,人生要夠苦才能演繹精華,但可怕的是,往往莫名將自己放入悲苦,卻始終彈不出深度,於是所有的悲苦也是枉然。

找到屬於自己的色調
生活上、服裝上、音樂上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