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樂學院」請我分享自身經歷,包含台灣求學與出國留學大小事,希望能提供家長與學子音樂生涯規畫的了解與思考。

我今年40,會跟30歲時講的不一樣。大概會跟大家聊聊以下,供參考,不過還是會依照現場來的家長學子調整內容喔:

一、學習經歷回國後看到的音樂班狀態,與我們當年相同與不同。

音樂班孩子分三種:

1. 傻不隆冬跟著走(大宗)
2. 父母安排得極好(當不成真正的音樂家)
3. 強烈自我意識(他自己開路,難被忽視,意識來的早與晚之差異)

二、出國/最高學歷的意義
出國的意義-出國前後
最高學歷的意義(父母最擔心,也最追求,但影響的其實只有暫時)

三、畢業後的音樂人生能有多久(最重要但最少人談論)
– 我小時候看「鋼琴老師/術科外聘老師」;我現在看「鋼琴老師」。
– 任何一個行業要「做好、做頂尖」,都必須很辛苦。同理,不要很辛苦,不要要求太好就好。
– 在台灣做音樂教育不會餓死,純做藝術會。(但大部分的人畢業後做教育,或靠教育養藝術)
– 收入、名聲、生活狀態
– 格局大小,關乎個性。真的不是格局大才好,了解自己最重要。不要再對小孩說「你這樣以後怎麼做大事?」,那是上一世紀的用詞。

– 個性,開出自己的局。每個人都有自身特質,及其興趣;個性,一定有優勢,也有弱勢。(舉例我自身優勢與劣勢)
人生是自己的,自己想要但欠缺的能力,就努力去補足。補足的過程必付出代價,也必經歷失敗。

– 「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
– 關於失敗。
– 世代價值觀會變,流行與賺錢的行業會變,但開創自己不會。
– 沒有什麼比空白更恐怖。各種嘗試各種經歷,比空白重要,即便失敗。
– 鋼琴家這個職業的養成與危機。

.

【時間】2022/09/03 (六) 14:00-15:30
【地點】屏東演藝廳210多功能教室
以上不一定有時間全講,有興趣且能到的朋友可先讓我知道你們想聽的喔。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