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想請問蔡老師,當一個教學的老師,很忙的時候,要怎麼做練琴的分配會比較有效率呢?」
我想這是每個就業者共有的難題,尤其若有小孩…練琴時間真的變很少或不穩定。畢竟人生階段不同,優先順序與責任都不同,難以像學生時期般,有大量的時間練,當然,如果家裡隔音做的十分嚴密可以半夜練琴,就另當別論了。
但「如何分配練琴才比較有效率」,這問題有點大,畢竟我不清楚你目前的狀況及程度,會取決於:
- 你的程度在哪
- 一週「願意」花多少時間在練琴上。知道時間才有辦法調整比例。
- 是否有要準備音樂會或考試(在職進修)。
- 想透過練琴達到什麼目標?只想動動手指維持活動度,還是想增進技巧或觸鍵,抑或想完成一定曲量。想完成什麼?還是只是要練心安,覺得應該要練琴?
- 練琴階段目前在哪,在找音背譜階段,還是在研究觸鍵,亦或研究整體音樂?
以上都會影響練琴分配,並且會衍伸出很多不同的討論與建議。只想動動手指或練心安是最簡單的,姑且先以「希望有所進步」來談。
綜括來說,因為時間已經很少,提高練琴效率可有幾個小技巧:
一、設定優先順序,去除可被省略的練習。學生很忙時,我也會給予類似建議,依據學生的生活狀態,設定優先順序、去除相較之下可省略的練習。例如當我知道學生原本一天練1.5小時,花了20分鐘練音階琶音當暖手,我請他將其省略,直接練曲子;原本有三首,暫時變兩首。若有幾天只能練30分鐘(甚至有幾天無法練),我會告訴學生這30分鐘要練什麼,另外哪幾天要如何補回來。
必須刪除可被捨棄的選項,當你的心不焦慮,練琴才有可能有效率。
當你的心不焦慮,練琴才有可能有效率。
二、先讀譜再練琴。很多人習慣坐在鋼琴前就沒頭沒腦開始動手指,學生可以,但我們沒那種時間。學新曲時,先讀譜清楚結構,再開始設定練習範圍。
三、記錄練習內容及時間。從記錄開始。就我自己來說,有小孩後能工作的時間,只有週間白天,基本上周末及周間晚上就是家庭時間,跟單身時能工作的時間差太多了。週間白天得完成的事項包含教課、練琴、開會、安排工作瑣事、處理私人事務、自我學習,甚至運動。常常事務排滿就無法練琴,最痛苦的莫過於上次練琴到今天隔了好幾天,已忘記上次練了哪些內容,更新過的重點在哪,往往只能重新開始。紀錄對我來說,相當有幫助。
紀錄一陣之後,可做檢討,發現練習天數太少,逼自己利用瑣碎時間,也比較好訂定完成日期,若這個月真的太忙進度近乎於零,下個月就比較會動起來。若當月明明花了很多時間,卻進展很少,可思考能再如何調整。
找音背譜階段是最簡單的,但研究音樂或體悟某種彈法,得花上非常多時間,有時想創造某種音樂,但怎麼研究就是研究不出來,這是很常見的。猶如對寫作的人來說,花上一個下午,沒有靈感只寫出了一堆沒用的東西,也很常見。
四、錄音錄影。這非常花時間但會很有效率,我可以在練琴前(吃早餐時,或通勤時)就先看前一天/上次練這首的彈奏狀態,提早讓腦袋進入思考樂曲模式,先想好今天的練琴方向,坐在鋼琴前便能馬上進入狀況、知道自己要練什麼,而且更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尋找解決方向。
五、善用瑣碎時間。不要覺得一定要有兩三小時的空檔才覺得有時間練琴,例如你現在有30分鐘空檔,那可以拿來做一件事:找新曲子的音/背一小段/複習某一段落/研究某段的彈法。一樣,請紀錄。
六、離開手機。生活裡的瑣碎是最干擾的,我個人因為怕吵,基本上手機從來不開聲音也不開震動,除非在等電話。如果你的節拍器是用手機app,最好關掉手機網路,並且蓋起來聽。
七、不要教太多學生。若已經教了很多年,也有了一些存款,請不要再將學生排滿。教過多學生會讓你就算有時間也沒腦力,我們活到老都可以教學生,但很多人生學習,必須在壯年時期嘗試,才有機會成長。
設定驅動力
說到來,效率其實也來自於動力。我曾在IG限動問大家平均一天/或週/或月練多久琴,是科班或業餘。回覆我的網友們,基本上維持練琴最固定的,是業餘者,大約一天練1-2小時不等。對於業餘者來說,他們的動力很單純,就是「渴望」,不然就不要學,如此而已,所以動力十足。
對於教琴的老師,想維持練琴、增進琴藝,通常比業餘者更需要動力,畢竟「只是彈彈琴」跟「練琴」是完全不一樣的(若沒設定目標,其實沒效率也無傷大雅,放輕鬆彈琴也很好)。
還願意演奏的人,可訂下音樂會或錄音日期,就一定會練琴了,原本沒效率也會變得有效率;一般教琴者可安排定期進修上課,依據上課內容去調整練琴時間,再去定練琴分配,有安排上課,自然有動力練琴。
不過,教琴者學琴,千萬別像求學時的學習方式,要增進的不是曲量,也不是「練完讓老師修」,而是改變你的腦袋與手上功夫,上課方式最好以跟老師學習理解樂曲、增進技術為主,而不是拼命湊音符一首又一首。湊音符非常花時間,而且並不會讓你的程度進步。除非你準備考在職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