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上週六在屏東演藝廳的講座分享,有學子與想轉音樂為跑道的成人,詢問關於留學事宜。

對於音樂學子,我建議在出國留學之前,可於暑假先參加國外的音樂節(具體來說是音樂營)。早一點的,從國中畢業那年就可以開始,晚一點則不限,在國外唸書的學子,暑假前往他地參加音樂節經歷不同的刺激與進修,都是很常見的。

世界各地的音樂營非常多,如何選擇,還是要看自己的程度與取向,需要跟自己的老師討論。以鋼琴來說,分幾種類型,競爭程度不一,有些非常intense,可能十天就讓你換一個人,有些則比較像遊學,因個人程度與狀況適合不同屬性。

可考慮幾個面向:

  1. 純鋼琴的音樂營,或者有室內樂
  2. 總天數/曲目
  3. 幾堂個別課/跟同一位老師上還是多位
  4. 除了學員結業音樂會外,是否有比賽(獨奏/協奏)可參加
  5. 是否可爭取獎學金
  6. 師資與國家區域

以鋼琴人來說,可以選擇純鋼琴的音樂營,或選擇有室內樂的音樂營,音樂營長度從10天到六周都有,從未參加過的人可以先參加十天;通常我們會看10天內幾堂個別課,或者一周上幾堂個別課(一周兩次/一周一次/兩天一次地都有),只能跟一位老師上課,還是可以選兩三位不同的老師,甚至是每堂都不一樣。各有優缺,取決於你的程度、你的曲目量,你當時準備狀況為何。

是否有比賽可以參加,獨奏比賽還是協奏曲比賽。通常有比賽的,都屬於比較積極型的音樂節,即使你不參賽,觀摩也是個很好的體驗。有的音樂節可以申請獎學金,同理,會屬於比較(或試圖往)積極型的音樂營。音樂節通常會需要先寄送彈奏影片,尤其有室內樂的音樂節,他們需依此幫你分室內樂組別。

音樂節的師資,這對一般家長或學子來說比較難判別,因為每個師資都會「看起來很厲害」,這「看起來很厲害」,一部分是資歷寫滿滿甚至過滿,或有個漂亮頭銜,一部分是台灣家長容易誤以為「國外臉孔就彈得比較好、比較會教」、「外國臉孔一概統稱為 ”大師”」,甚至有「波蘭人就比較會彈蕭邦,法國人法國音樂就一定彈的比較好」的錯覺。但即便是名音樂院裡的教授,也有很會彈跟不會彈的,會教跟不會教的。

最好的方式還是諮詢自己老師或者曾經參加過的學生。亦可每次選不同國家的音樂營參加。

參加音樂節的目的與好處,大概有幾個:

  1. 可先跟某位有名的教授上課,看他喜不喜歡你,還有他到底會不會教,若遇到覺得很會教的,未來可以去考他任教的音樂院。降低「辛苦飄洋到一間音樂院念書然後跟到一個不會教(或不太認真教)的老師」的風險。
  2. 跟不同老師上課,會有不同收穫。有些老師不會教你很細的東西,但他可能一眼就看出你問題所在、提點你現階段急需修正著墨的地方;有些老師可能很有趣(或人很好),但就很有趣(或人很好),沒了;有些老師真的很認真教,但其實在亂教。
  3. 看到國外學音樂的人跟台灣學音樂的人,對「學音樂」態度上的不同。
  4. 接觸不同文化差異(這會影響很多),交一些外國朋友。去不同的國家,感受是很不一樣的,去了就知道。很建議每次去不一樣的國家。

通常音樂節的老師都很nice,暑期去音樂節任教,往往也是他們度假的一種,離開自己的城市,飛往好山好水之處見到其他音樂家朋友,通常心情都不錯,不需太擔心。

即便未來沒有要出國,參加音樂節都是很好的人生體驗,大學生不妨平時打工,存錢去付音樂節的學費。

經驗使人變得不一樣,不是學歷

【若未來打算出國的學生】

請在台灣把底打好、把曲目練足,千萬不要倚著「出國就會進步」、「外國老師就是大師,就會讓你不一樣」的心態。外國老師不是都像台灣老師如同保母般把你一一照顧好,甚至比你還急。外國老師重視思考能力、自理能力,他們看過的優秀學生太多,要教的學生也太多(更不用說還在演出的演奏家教授),你如果不夠好又不夠積極,他們懶得花力氣教你也是正常;遇到演奏家型教授,他們巡迴飛出去一趟,一兩個月回來一次把所有東西上完也很正常。教授教學考慮投資報酬率很正常,他們時間、精力、熱忱都有限,越有能力而且越積極的,他們會越認真教。

你要進步多少,取決在自己,自己要很積極的學、要很有意識,就算遇到不夠好的老師也要自救。

另外,既然出了國,就好好利用當地資源,舉凡學校裡的各種音樂課程與活動,城市裡的音樂會等等,甚至交個當地男女朋友都能讓你語言變好。如果出國還只是翹課僅求考試all pass,關在寢室睡覺打電動、出門逛街吃餐廳,那就是混個文憑而已。

不過要記得,是經驗會使人變得不一樣,不是學歷。

——

2022蔡佩娟鋼琴獨奏會

9/01(四)高雄衛武營

9/30(五)台北國家演奏廳

購票請洽opentix網站。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54086847653105666

?IG: pchuan18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