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就是練不夠而已,多練就好了]
[會痠?矜過去就是了,這是在訓練肌耐力]
當彈琴彈到手痠,是否很常聽到這樣的話?
(蔡老師謎之音:#可是瑞凡,真的就只是方法用錯而已,前臂下方手緊完全跟肌耐力無關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肌耐力是訓練有肌肉的地方,例如上手臂(大手臂)痠就沒有關係,那裏多痠一點會長線條很開心,但前臂下方手緊,只會讓手受傷,就算復健針灸電療照紅外線,停擺三個月,回來還是用一樣的方式彈,依舊只能咬牙泛淚硬矜,一樣崩毀,對彈琴人生感到挫折絕望。
最怕按摩師或醫生一聽到我們職業就以為我們彈琴都矜著彈肩膀往上僵硬,但正確的彈奏要很注意肩膀放鬆往下,非彈琴人當然不懂。
*練久了就不痠?
剛開始對曲子感到生疏我們容易呈現緊張狀態,緊張時全身肌肉自然會比較緊,若只是這種情況,練久了比較不酸是因為熟悉了之後比較有安全感,這是對的。
但許多人的酸是肌肉用錯沒注意放鬆,若是肌肉用錯硬矜,練久了頂多只是眼淚流乾,手還是痠。
*可怕的從慢開始練「每音用刻的」
慢練時練每音用刻的很危險,雖說的確要從慢到快,但是若每音用刻的,並非紮實,只會讓你花很多時間,彈快的速度只能上去到一個限度,再快仍舊手痠。指力其實只是指節需要支撐穩定,指節有架好,而不是每音用壓的或刻的叫做指力強,那樣的練習毫無用處。
*手小的人更需要注意手緊問題
相較於大手人,小手人彈一樣距離卻得延展更多,所以也較容易遇到手矜,要隨時注意跨越或伸展時肌肉的感覺,前臂下方一定要往下放鬆。指法運用可以有很大幫助,大手與小手的指法一定會有差異。
Tips:
1. 注意指法運用,用到大拇指注意虎口不夾與放鬆
2. 隨時注意前臂下方感覺,往下放鬆不往上矜
3. 連續容易手緊的音型,在樂曲裡面找出音樂方向帶出來的pattern,所以手臂會是幾個小節一個動作而非每音下
4. 平時養成注意肩膀放下
5. 花時間練肌肉放下(非常重要的練習):音摸熟時,一定要反覆練習彈同樣的片段但感覺肌肉慢慢放下的感覺
6. 越快就要越輕,但重心是下放的
7. 快的時候用律動帶,想大拍子與方向
8.每個小吸盤照顧好,不容易漏音
9. 手指手掌指節是工具,要維持穩定不如海綿般,放鬆的是手臂
並非沒有手緊問題的人就永遠不會遇到手緊問題,往後彈到技巧較有難度,或重複不斷的音型,沒有注意肌肉的運用一樣會陷入手緊。
比起說沒有手緊問題,不如說懂得如何感覺自己的肌肉,隨時調整運用。
硬矜絕對不行,肌肉運用是有記憶的,若已練成習慣往上矜,之後要放下就得花更久的時間調整。我們從小彈琴大部分只習慣把鍵按對,較少老師會特別要孩子感覺肌肉,但其實孩子只要手有點往上矜、有點聳肩、大拇指虎口僵硬,我們就應該敏銳地藉由它彈出的聲音或外觀感覺到,隨時提醒。
#解題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