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教師研習」課程,學員們喊著燒腦,說整周的腦細胞都在這堂課用盡了(哈哈,上蔡老師的課真的會很需要動腦)。今天的學員再次說著好多好受用的小撇步真的只有蔡老師會給。
每個人的接受快慢不同,許多技巧無法馬上學會都是正常。很開心的是,我因此看到了很多人生歷程與生活態度,會來上課的人基本上都有心於學習是一定的(儘管學習目的各自不同),但各自的人生歷程,不管是自己實打實拚,還是對習琴教琴始終充滿熱情,許多的能量我都再再受著感動。
我始終相信,是音樂的帶領
回到開研習課的初衷,至今沒有變,每個老師一定有他的長處,蔡老師的方法不是唯一,但我知道自己很多方法及系統化是少有且獨特。或許後來的班級聚餐我都比較少聊理想與期待(好嚴肅好解嗨),但在心裡深處,我始終很希望那些方法可以傳承,可以讓更多人受惠,那些「如果我小時候就知道那些方法該有多好,省好多路,早就可以變得很好」,我都懂。
常常有人會私訊問我問題,也常看到許多認真的孩子走錯路得從頭改過的辛苦,每每看到氾濫卻錯誤的訊息在網路上流傳,總會很心疼,許多家長急於很早給孩子學琴,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是學習的品質而非年限的長短,早學學不好,不如省下錢晚點學,但是找好老師學好。
音樂路很美好,卻有很多外人無法理解的辛苦,我真心心疼孩子要走我們之前走過的錯誤,花了大把的時間與金錢,練到手痠,彈著不懂的音符,不知道自己在彈什麼,不懂音樂美妙在哪,樂譜可以怎麼觀察,趣味在哪裡。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是最最辛苦的。
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之道,方法也絕對永遠有更好。
習慣先動手,手跑在頭腦前面,也是正常,不過就會導致手不聽使喚無法控制、頭腦不習慣不思考;孩子也是,如果沒有經過特別的訓練,只是茫然的亂動手也是正常,也不能怪他想都不想,這些習慣的建立,真的都是得在課堂上一步一步慢慢陪練出來,嚴格執行。
孩子很聰明,怎麼訓練他,他就變什麼樣子。心理狀態也是。
我並不是期待未來的台灣出現多少多麼了不起的鋼琴家,而是希望有學琴的下一代,既然學了就能因為透過品質優良的培育,彈出好聲音、養出思考性、對古典音樂充滿感情,甚至藉由音樂找到自己,感染他人,那才是他們的福氣,也是我們唯一能為他們做的。
能力好,彈的好是應該,不是為當演奏家,而是藉由古典音樂提升他們的素質。生活有很多面向,若發現自己真正對彈琴充滿熱情,再以其為職涯,那也是長大後的個人人生選擇。
音樂班或者專攻比賽的孩子則可以持著分享大方的態度,而非小格局的鑽於名次與各種比較,快意了一時,未來終究潰堤,損失的只有自己。
我很想看到的,是下一代孩子的均質大幅提升,站在美的基準上。
「教師研習」課程內容與報名表
新竹:https://goo.gl/forms/cQCARXClPw9CDfzC2
台北: https://goo.gl/forms/3NYptLCsDcFfUwt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