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許多家長會跟老師說:「老師,我只是想讓他學興趣。」

其實,一般來說,幾乎沒有老師會在一開始就將小孩設定為「以後要走音樂這條路」,我們傾向不需太早為孩子決定未來,也建議家長持著這樣的心態。如同我們讓小孩學書法不是為了成為書法家,學作文不是為了成為作家,學圍棋不是為了當圍棋專家,補英文也不是為了以後要念英文系。

音樂這條路不是想走就可以走,除了孩子必須要自己想要、很願意努力,並已經擁有一定能力,外加有家人的支持。唯有如此,老師才會建議學生走音樂這條路,不,也不算是建議,而是學生想要,老師則協助完成他的心願。以後想做什麼,想走哪條路,讓他們長大以後自己選,在那之前,幫助他們維持該有的能力,以便未來可以選擇,就可以了。

學興趣,不等於隨便學

「只是想讓他學興趣」這句話最常出現的時間點,除了一開始見面外,還有便是老師要求孩子練琴的時候。家長希望孩子只是學興趣,那老師該隨便教嗎?我想不管哪一項才藝,所有的家長應該都不希望老師隨便教吧?不希望老師隨便教的原因,不就是因為,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好的對待,得到優質的教育,然後可以學得不錯、學的好嗎?

*客氣天真型家長

「我們只是學興趣,程度也沒有很好,不需要特別找好老師吧?我們先在住家附近找個方便又便宜的老師,過兩年再去你那邊學」

建議不管孩子哪方面的學習,都需要找好老師,好老師會讓孩子一開始就養成好習慣,用對的方式彈,會幫孩子注意很多東西(當然,不是貴就是好,如何選到自己適合的好老師,參考另一篇文:找老師該注意的事)。我們要謹記的是,如果學壞掉,或已養成壞習慣,前面花的學費與時間全部浪費事小,要幫孩子改掉壞習慣需要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改的時候不僅老師辛苦,小孩也得承受更多的心理考驗,這也是為何很多老師很害怕收到習慣已經學壞掉的孩子。

先亂學一通再來改,畢竟不是聰明的作法。學鋼琴是一項長跑型學習,它需要持續且連貫,還很需要方法,最好儘可能的避免錯誤。若真的為時已晚,有一天才發現原來學習出現那麼多漏洞與問題,也別太害怕,天沒崩地沒裂,世界末日還沒到,明天太陽會繼續升起,你我都還在這裡,好好配合老師,理解孩子會有很多的心理考驗與挫折,陪著孩子一起慢慢克服就是了。

*開放自由型家長

「老師,我覺得學音樂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他應該要自己去練,我不想逼他」

開放自由型的家長,通常人都很好,很願意幫他們找好老師,不計較,不願意給小孩壓力,但因為想當開放自由型家長的關係,也會有幾個盲點,最怕哪天小孩哭鬧說「都是你逼我的」,那爸爸媽媽便要心碎滿地拾不起,覺得自己根本千古罪人,千不怕萬不怕,就怕自己不是好爸爸好媽媽,其實,真的想太多了。

要求與逼是兩件事

「基本要求」與「逼迫」是兩件事

建議在一開始,一定要問過孩子想不想學,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學,如果一開始孩子沒意見,學了之後真的很沒興趣、不想學,那真的別勉強,也別覺得可惜,有意義的學習項目還很多,不妨讓他試試別的才藝或運動,讓他從別的項目去建立學習習慣,那也是很好的。

天底下沒有萬事ok小精靈

但大部分的孩子,其實是喜歡音樂,也願意學的,就是「懶得練琴」。十之八九都懶得練琴,不主動練琴的小孩滿街都是,你家小孩絕不孤單,他們恨不得可以玩手機遊戲,恨不得不用練琴,隔天睡醒自然彈得很好啵兒棒,恨不得睡覺的時候有小精靈幫他寫好功課,他只要負責各種玩耍就夠了,天天玩到累。熟悉嗎?這就是小孩啊,但是你也只能告訴他:「誰不想要半夜來幫你做功課的小精靈,我也好想,如果你真的有萬事ok小精靈,我也要,順便訂一個小精靈給我,如果沒有,以上那些你可以想的開心,夢做得美做的歡樂。但親愛的(小笨鬼),天底下沒有這種事。」

這時候,就需要「要求」了,如同前面文章所述,要求他們練琴,是在建立價值觀,讓他們知道不管「學習」什麼,都需要付出努力,如同他們必須理解「回家要先寫功課」、「老師交代的話要做」、「玩具玩玩了要自己收拾好」般,鋼琴老師得要求孩子手型姿勢站好,如同學校老師得要求小孩把字寫端正;老師得要求他們仔細聆聽聲音,對聲音有要求,才能達到培養美感的目的,如同家長要求他們將衣服穿好,手洗乾淨般。這些都是基本要求,更何況,藉由學興趣來建立他們擁有「為追求美好的事物或以後自己想要的東西付出努力」的價值觀,不是很棒嗎?

孩子不想學卻硬要他學,是逼迫;要求他們建立習慣與態度,是基本要求。

許多時候,是家長自己放得太大了,以為是對小孩做多麼超過的要求,卻忘記其實你只是要他按部就班做好該做的事。

沒有人會對學不好、毫無成就感的事物有興趣

想要孩子學的快樂,卻忘記孩子要學的快樂的方式有很多,惟「不願意付出」不在此列,因為不久之後他便會痛苦。當他發現越學越難,而他的能力根本跟不上時,他就會挫折,再加上本來沒有練琴習慣,突然要他克服惰習開始練琴,他更痛苦,力不從心,便會開始產生排斥,學不上去或彈的不舒服便開始想逃避,久了就真的變成沒興趣,不喜歡了。因為沒有一個人會對學不好、得不到成就感的事有興趣的。

如果只想快樂,沒有要學習,其實不太需要讓他學樂器,因為練琴是必須,也的確是件有點辛苦的事。若是希望快樂學習,重點則在學習,非指純粹的快樂,不然整天玩就好了。剛開始要付出努力或許孩子會覺得辛苦,好在,練琴雖是一件麻煩事,卻同時也是一件很容易有成就感的事,因為只要乖乖按部就班照著老師說的話做,所做的努力馬上會回饋在自己身上。

學的好有成就感,孩子就會越喜歡。對大部分孩子來說,等到她們真的理解並體驗到「經過努力嚐得果實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時,即便努力的過程很辛苦(用對方法與建立習慣可以降低辛苦感啦),甚至會看到他們一邊哭一邊練,練到一半練不好還會敲鋼琴出氣,但他們還是會繼續練。

所謂的快樂學習,是學的好學的正確,然後順順的往上。希望孩子學的快樂有興趣,建立正確價值觀與習慣幫助很大。快樂活在當下,決不是不用對自己負責任,反之,若正面迎接,獲得成就感後,也會變得更有興趣。

*評估性價比型家長

「學鋼琴只是娛樂,這種學校不考試的東西,以後也不一定要走這條路,花了那麼多時間金錢,值得嗎?」

其實,學習任何技能都一樣,為的不過就是讓他們擁有一項基本能力與素養。學得好,才會增進「學習」這件事本身的能力,好老師會影響孩子的思維,學習能力好,學什麼都容易上手。有了良好的學習力,以後孩子自己想走什麼路,才有選擇的機會,而不是被選擇。

學興趣不一定要很積極,但至少按部就班學好。若沒好好按部就班學,萬一有一天他突然想念音樂系呢?屆時才發現自己能力差太遠,根本沒有去考的資格,這便是自己沒得選,只能被選擇。

幫孩子建立擁有選擇的能力,而不是被選擇。

若好好學之後,孩子學習能力變好,對音樂有情感連結,不值得嗎?另外,古典音樂領域又深又廣,需要多年的接觸與聆聽才會孰悉,以現實面來說,它有一個獨特優勢,便是古今中外皆共通,具有國際優勢,長大出國出差跟客戶閒聊之餘,或出國念書跟同學聊天,發現彼此都接觸古典音樂,淺一點的聊聊自己學了多久彈到哪,深一點的聊聊哪個鋼琴家風格如何,增添彼此一項共同話題,易顯親切。

要培養興趣:聽比彈重要

家長比較不知道的是,聽比彈重要。想讓孩子接觸音樂,希望未來音樂能成為孩子的興趣,未必要學琴,但一定要聽音樂。不妨平時在家裡或開車時播放古典音樂或愛樂電台當背景音樂,或者買套給兒童的古典音樂CD,有空的時候參加親子音樂會,在他的生活裡置入音樂,有幾個優點:

  1. 當孩子聽多,變成習慣,音樂已在他們生活裡成為自然,也就容易喜歡,所謂的培養及潛移默化
  2. 習慣聽好聲音,耳朵才會變好
  3. 才會真的接觸到音樂

若沒學琴,這樣的音樂陪伴會讓孩子產生興趣,若有學琴,聽音樂也能為學琴路上帶來良好的效果。以台灣的環境來說,送孩子去學琴,不等於學音樂,多的是只學會了操作樂器,學了多年對音樂還是了解不多。(若聽的音樂只有自己或同學的彈奏,老師又沒要求聲音聆聽,變成只在聽不悅耳的聲音,也容易讓原本家裡沒接觸過古典音樂的家人覺得古典音樂好無聊哪~)

若小孩沒有聽音樂的習慣,練琴過程又枯燥困難,上課時老師又沒有帶領聽覺以及學習上的樂趣,小孩對音樂便容易無感,那麼長大對音樂無感也是正常,如此一來,想藉由學琴讓孩子培養興趣的話,便是搞錯了方向。

總之,若花了時間金錢隨便學,沒增進任何學習能力,開始學不上去而反感逃避,亦沒跟音樂產生任何連結,沒培養到美學或細微觀察還只會製造噪音,真的無所謂嗎?重點是,孩子會變得有興趣嗎?

記得,只要按部就班做好該做的事,不只建立孩子心性,還容易將它學好,得到的益處,絕對不只是會彈鋼琴而已。

在按部就班裡,給予彈性。

更多文章,請見「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學音樂,追求什麼」。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pvLn4
金石堂/ https://reurl.cc/lyvkl
誠品書店/ https://reurl.cc/myZWY
讀書花園/ https://reurl.cc/rvZzb
讀冊生活/ https://reurl.cc/GpeZd
紀伊國屋/ https://reurl.cc/g6Z7z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