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想要音樂的陪伴是一輩子的,想要透過習琴讓能力成長

就要看實質,想長遠

先想想學音樂的初衷,為何想(讓孩子)學音樂,希望學音樂後的他,是什麼樣子

音樂班起初立意良好,在於讓孩子受良好且正統訓練:
1. 除了主副修,孩子在環境之下可以認識很多樂器
2. 有一起練琴喜愛音樂的同伴,同學都是篩選過後的優質生
3. 有合唱合奏課,三小科(視唱聽寫/樂理/音樂史)的訓練(三小科的必要性?)
4. 師資相較於外面較稱頭
5. 有許多的音樂活動可以大家一起參加

為什麼許多學音樂的普通班孩子,對音樂更有熱情,學得比音樂班小孩好?

這些心態與迷思在當下聽來合理,易隨之迷失,卻可能讓孩子離享受音樂越來越遠,忘記初衷,音樂只剩壓力,在音樂表現上沒有自信以後只想逃離,或將音樂視為工具,汲汲營營只為求贏,忽視掉人生其它也是音樂養分。

現在音樂班:報考人數少,很容易考上,同學程度不如以往

整體氛圍與易陷迷思:

1. 重視主修,擺爛副修
音樂班念了幾年很容易變成「副修隨便上,會彈音就好,聲音有如破銅爛鐵」

但,念音樂班落到只會彈音,還需要老師教?為什麼要學?因為是副修,所以不用要求那麼多?不講求聲音,不在乎品質,造成的影響是學習能力的下扯,耳朵對聲音的要求下降,若希望學音樂是為了培養藝術氣息增進美感,太遠。

不管學什麼,品質不該妥協,不管念普通班或音樂班,不管主修或副修。主副修唯一的差異在曲目的量,主修必練曲目多,副修可視個人而定,但將曲子彈好,是認識音樂的基本,質感的提升可能。

2. 一學期只練考試曲,有名的前三分鐘
為應付考試,考試只考三分鐘,所以曲子只練前三分鐘,表面上好像賺到。

事實:
陷入短視近利,為了成績,犧牲孩子學習與認識整首曲子的機會
[你當然可以只應付考試練三分鐘就好,但要想想,為何學音樂是為了應付考試,台灣考試不夠多,要多找個音樂多個考試?]

影響:
a. 只學前三分鐘,與練完整首表演完後彈三分鐘,格局與思維完全不同,同樣的三分鐘,呈現當然也不同
b. 你一個學期練一首(還彈不好),別人一個學期練好幾首,花了差不多時間金錢,聽起來哪個划算?除此之外,同時不同曲子在跑,新鮮感與樂感才會流動,一直彈同一首容易疲乏,對音樂當然越來越無感,不會因為只練那首就把那首練的比較好,不同曲子樂感新鮮,可學的技巧亦可相甫,成長更快。

3. 挑很難的曲子成績比較高?
許多學生或老師總在考試曲選個稱頭(聽起來很厲害)的曲子,(然後只練前三分鐘)
其實非常危險。老師該視學生程度,以提升核心實力為首要,而非被考試比賽追著跑,表面上聽起來很厲害,但仔細一聽漏洞百出,與其硬練,不如選適合學生當時程度的曲子,不難的曲子彈的好,成績一樣不會差到哪去,硬練很難的曲子,彈得很吵踏板亂踩,評審聽得很痛苦。

硬練的成績就算現在高些,但沒幾年一定往下掉,孩子要面臨的是重改基礎與「曾經很好」的挫折感,選學生現在程度的曲子穩紮穩打,往後難的曲子便能順利上去,核心實力養成,後面的爆發力就會強大,也才不會練到手受傷或手緊。

許多主修生花了很多時間硬彈,聲音與肌肉放鬆沒注意,時間金錢的大量花費換來的卻是聲音不好與手緊,這就算是演奏碩士都有可能存在的問題,請務必小心。

=> 為什麼不能手緊?
肌肉受傷/彈到某個程度彈不下去/聲音不好/在台上手緊讓妳更緊張/彈奏時無法享受音樂,只能忙著感覺手不舒服

4. 期初考的角色:
為不練琴的學生著想,犧牲乖學生的彈性與計畫。

怕學生在寒暑假不練琴不上課而訂定,對象是不認真的學生,有心的學生並不會在寒暑假停止學習,但可能因此受限,寒暑假只敢練期初考曲子。

建議:
面對考試,如前所述,請老師依妳的狀況給曲,著重核心上的成長,實力累積最重要,遇考試選一首去彈一下而已,等能力夠,成績都不可能太差。

家長也別跟著過於在意成績,陷入短視近利魔罩,我們要的是孩子學的好,以後彈的好,自然有好成績,了解孩子現況,現在還彈不好當然不會有好成績,一起接受現況,陪著孩子往對的地方走,準備以後變好。

5. 走學科還術科:
到升學年,會因以後要轉普通班還是續念音樂班而分為兩派,最容易出現的狀況便是決定以後轉念普通班之後,從老師到同學給的氛圍都是:[音樂與妳無關,唸書就好],倚著[反正我以後又沒有要走音樂]而擺爛,浪費了所剩的術科個別課,反而易讓自己對音樂變得無感,甚至畢業以後不再碰音樂,失去走這一遭的意義,當初何必念音樂班。

或許當初念普通班,跟著好老師,現在彈琴還能當紓壓。念音樂班並不是為了以後要走音樂,而是為了把音樂學的有品質,更了解古典音樂,在此良好資源的環境下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

我自己的學生就算決定走學科以後轉到普通班,一樣會上到最後一堂課,我們討論音樂,繼續學習,音樂跟自己始終有著連結,甚至畢業後繼續學。

別掉入[習琴變成升學工具]陷阱裡,

才能保持著音樂與自己之間的連結。

學習基準憑藉的,是孩子的能力,不是主副修,不是考試制度,不是音樂班與否。
學習音樂要培養的,是孩子與音樂的連結,而非將之推開。

彈很難的曲子是演奏家的事。但每個習琴人該做的,是學彈好聽的聲音,才能感受音樂更多,與美學更靠近,理解樂曲語韻,才能與古典音樂更接近,藉由它,闡述自己。

更完整文章,請見新書<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學音樂,追求什麼>

博客來/ https://reurl.cc/pvLn4
金石堂/ https://reurl.cc/lyvkl
誠品書店/ https://reurl.cc/myZWY
讀書花園/ https://reurl.cc/rvZzb
讀冊生活/ https://reurl.cc/GpeZd
紀伊國屋/ https://reurl.cc/g6Z7z

延伸閱讀:念音樂班的迷思(中)-家長心態準備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