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課間問一對可愛的國小生姊妹:[妳們現在一天練多久琴?]
姊妹:[兩小時]
蔡老師:[蛤?!不准!這週不可以練超過一小時,最多70分鐘,如果覺得都有做確實,妳覺得50分鐘就可以練好那可以50分鐘就好]
姊妹:[音階練半小時]
蔡老師:[蛤?十分鐘就夠了,最多15分鐘]

於是姊妹嘴巴微開傻呆的望著我。

*蔡老師是不是人很好根本天使來著,竟然叫妳別練太多琴把時間拿去玩

--------

通常我會跟學生討論她們的練琴時間。

為什麼要她們不可以練兩小時?老師不是說暑假時間比較多要多練琴嗎?有的學生我卻要她們一天要練 3-4小時(早晚分開各1.5-2個小時)?

她們是新生,在調整手型與重練手指階段,通常不需彈太多,功課也不可能給多,第一週甚至只要每天練幾次我交代的手指練習就好,以精確養成手指正確習慣為主。彈太多會不專心,手會自動回到舊姿勢亂跑,時間久腦袋花很多時間放空,手指轉錯彈錯自己也不會發現。

可是親愛的,你沒發現彈錯轉錯,手指卻是記的非常清楚。所以蔡老師常說,彈錯一個音,要前後接著連續彈正確三次,才能修正記憶。

一個壞細菌,至少需要三個好菌才能消滅,而且三個好菌還得綁在一起。
好菌養齊了,後面的運轉才會開始正向加速。

她們現在功課是什麼?

基本抬高手指:她們現在在練基本抬高手指,音階只要她們練一個調,1-2 個八度,分手。前兩三天手指需要習慣運作,或許會要15分鐘,但只要手指習慣了,這小練習,十分鐘練完是正常,只需確定正確即可(同樣東西我也會讓學生練哈農,但只練三小節,每週一首三小節,當確實手抬高的練習)。姊姊的巴哈與莫札特,也特別挑了16分音符片段特別練抬高手指。

因曲子間需要,姊姊多教了單獨的大拇指練習,所以第二件事是單挑大拇指練習處出來練;妹妹則是多了雙音手架好的單獨練習(我另外設計了不同種指法的雙音小練習)。第三件事情才是分手分段走曲目或合手,範圍不多,她們認譜也沒有問題,所以不需很多時間。若是視譜有問題的孩子,需另外有唱譜功課,時間就可多些,一天唱譜部分可半小時,或一天兩次共唱譜打拍一小時。

為什麼蔡老師有些學生需要一天練到四小時?

一定是舊生,練法與運作方式已有基本的正確與認知,曲目會開始變多也變長,曲目可能是德布西快樂島+蕭邦敘事曲,所以光把音找完練熟背好需很多時間,暑假的確是一天當兩天用的黃金好時機,但曲目與練琴時間越多,上課時間也不能太少,否則一堂根本上不完,有的曲子隔太多週沒教到萬一學生練錯也只能畫個叉叉,換下一首新曲重新開始。若暑假一天當兩天用,一週上兩次是合宜,若費用負擔覺得太高,兩週上三次也很好,或者一週一次時間拉長,多跟老師討論,久了會抓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調。

曲子多時,每首曲子分配練習時間很重要,需要多跟老師討論,記得我大學期間第一次開音樂會前覺得曲子很多,練A覺得B還沒練,練B覺得A還沒練好,總是練得心慌,於是課堂上我問老師到底該怎麼分配每首曲子練習時間。

很多時候的學習,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分配不宜或心理心慌、不知所措(註一),導致花了時間效果卻大幅降低,需要有經驗的人依你的狀況來建議你,很多時候心理踏實了,花一樣的時間,效果穩當許多。

重點在正確與效能

最怕在家一直練錯,老師改都改不完,無限鬼打牆。

如果在小三生曲子還短,就得每天花三小時練,到了國中曲子很長的時候,難道每天可以練八小時嗎?就算每天練六小時,別人卻可能只花了兩小時就練完妳在練的內容,難道妳不想擁有只花兩小時就能練好的能力?

-----

溫馨小提醒:常見音樂班家長迷思
[妳樂器是主修,樂器練一小時,鋼琴練半小時就好了]
[樂器練兩小時,鋼琴一小時或半小時就好]

但是您有想過以一首曲子來說,鋼琴左右手可能才找完音,樂器或許已練完旋律背好了嗎?

建議:
樂器主修 : 樂器練一小時,鋼琴練一小時
鋼琴主修:鋼琴練兩小時,樂器練一小時

基本上這樣較合理。但記得還是要跟自己的老師討論,曲量與階段狀況不同。

[註一]大人千萬別在小學生面前慌亂,先慌給小孩看,就算本來不慌有處理好的能力,都跟著你慌結果什麼都沒做好。心理狀態很容易影響學習效果,妳是否遇到小學孩子考學科就叫他別練琴專心讀書就好,考術科前才要惡補,要他只練琴就好?小學生最好一開始養成就算考試,練琴如同吃飯一樣,只要心理狀態與時間分配得宜,考學科前依舊練一小時琴小孩子很能應付。建立好的習慣穩定成長,持平常心,以後什麼都能應付的很好,若一開始建立錯誤心態,未來被逼著跑,或追著考試跑,什麼都做不好。

家長與老師,大人的功能,是在讓孩子成為真正受益者

Bonus: 「溝通」

「溝通」很重要,家長在不懂或疑惑時千萬別羞於請教老師或跟老師討論您與孩子的需要,非本領域的人,跟著孩子一起了解情況與成長是正常;身為老師,也有義務耐心跟家長解釋狀況,如同我們去看醫生,我們不懂發問或問的不得宜都是正常,醫生都有義務解釋給我們聽並叮囑需要我們配合的地方。

對於中學生,應多聽孩子的話勝過於家長,一來需要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二來中學生需練習表達,況且她才是在上課的人,該知道自己到底在上什麼,大人應先聽孩子的想法,再彼此討論調整。當然,聽誰說話不等於一昧遷就。

耐心跟家長解釋,以足夠的專業讓家長理解,是正視自己專業的表現。

但請別當江湖術士。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