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一) 認音問題,基礎樂理認識

這問題我宣導了非常多次,可惜的是嚴重性與廣泛度似乎沒有太多改善,總覺得這該是上一世紀的事了,坊間始終有太多小孩有這樣的問題,除了自己接到的學生,還包括留言或私訊表示「悔恨小孩學了多年最後才發現不會認音不會算拍」的家長,大有人在。

有些老師想盡快給家長一個交代,讓孩子至少能快速會彈一首曲子,於是直接告訴小孩手該放哪個位置,彈給孩子聽讓他複製(近鈴木教學法),取代教會、訓練他認音打拍,而且方便,孩子又看起來好像有進度;有些老師雖然不是貪圖方便或給交代,也很認真教,卻忽視了這個問題而不自知,不知者或許無罪,但代價卻是由學了多年沒有能力的孩子來承擔。孩子因為認音與拍子吃力,曲子越難能力沒跟上,很容易挫折更排斥學習與練琴。

簡單說,死板板填鴨式教學跟靈活教學的差異。

*如何辨別妳的孩子有沒有這個問題?
很簡單,拿一首同樣程度的新曲子看孩子對於彈新曲是否過於吃力,認音反應很慢,拍子只知道長或短但無法辨別到底多長多短,甚至老師沒教過就完全不會彈,如同音盲,即便已彈到小奏鳴曲或奏鳴曲,還是有這種情況。

*如何避免這問題?
讓孩子認音符取代認數字,每一首曲子都先唱過+打拍,確定認得節拍與音符再彈。這步驟亦有眼-> 腦 -> 手的訓練優勢。參考文章:眼-> 腦 ->手 https://www.pianistpei.com/2017/01/06/step-by-step/  。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個問題
不幸的,孩子只能回到較淺的程度重新開始,剛開始孩子會覺得落差很大,爸媽會覺得好像回到兩年前程度,老師也需要很大的耐心陪著孩子重新唱譜打拍,但沒關係,只要重新建立好打拍唱,老師多出唱譜功課取代彈奏功課,一段時間後就會獲得改善,只是需要重新來過與耐心的心理建設。

*什麼時候可以不用學會認音只要學會那首曲子即可?
當一個大人想特定學某首曲子為某種目的時。例如一個男生不會看譜不會彈琴,但想彈某首曲子用來跟女友求婚,這種時候可以以記位置的方式教學/學習,因為他只是想彈會那首,不是真的想學彈鋼琴,當然沒關係。但基本上以學齡兒童來說,要學的都是基礎能力。

*很多老師從來不教教材上的基礎樂理,於是學生彈到巴哈初步/佈爾格米勒/徹爾尼,甚至到了小奏鳴曲奏鳴曲,始終不知道什麼是音程、和弦,G大調是什麼不知道,自己彈的曲子是什麼調性幾升幾降完全無法辨別,老師沒教,小孩當然零知識,兒童教材裡提到的樂理都是基礎樂理,都是鋼琴老師該教的基本,不是需要樂理老師才有辦法學會。

*是,鋼琴老師要教的東西非常多:又得教觸鍵、彈奏技巧、盯手型,又得教節拍認音樂理,又得反覆帶練習方式,鋼琴老師比起其他樂器老師責任更加重大,但是沒辦法,小孩就是聰明,我們掌管孩子的學習能力黃金期,怎麼養怎麼教他就變什麼樣子

(二)樂句感
大家都聽過音樂如同語言,彈琴要像講話,但真正感受的到的並不多,首先是許多學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樂句(請各位老師教學生樂句,拜託),好一點的懂樂句,但卻感受不到樂句感,這完全需要老師帶領,首先會標樂曲間的逗號在哪,老師可以單獨彈奏單句給學生聽,以加快速度的方式單彈該句會更有感覺,但這有點抽象,難以用文字形容,老師們不妨keep in mind,研究研究,如果妳是音樂系大學生或音樂系畢業生,除了單句以稍快速度多彈三次,最好能加上旁白,以至少三種不同語氣彈奏。

小時候學鋼琴大家最常遇到與最經典的便是老師說「這週彈四行就好」、「彈一頁就好」,但常常該行結束卻是樂句的一半,像是講話講到一半被噎住。如同閱讀文章,國文老師出功課一定是一章、一課、一段,不會是幾行或幾頁,因為行或頁的結束總是句子的一半。為何以前的鋼琴老師會這樣給功課?唯一的解釋便是以前許多老師沒有這樣的觀念,但現在身處21世紀,卻還是很多人這樣教。

大家不妨想清楚小時候學習過程的利與弊,去蕪存菁,針對問題想解決方式,對下一代有更好的運轉。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