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教師研習」課程裡,古典時期一個單元完會先進到前期浪漫,以蕭邦圓舞曲為例來講一些前期浪漫很重要也很基本及進階的 記譜方式、基本音色層次、觸鍵以及技巧

上過蔡老師的課會知道最高指導原則是:去發現「手做了什麼動作如何影響聲音」,我會解釋有些動作如何治標不治本要小心(彈慢ok彈快死光),並非聽了哪個老師(包括我)說哪個姿勢就是對,哪個方法就是錯,沒有如此的非黑即白,記得以聲音去辨別為首,再感覺手如何影響聲音,大家在上不同老師的課時,比較不容易困惑,也比較能夠有辨別依據。

同理,腳也是。

這週一的「教師研習」課程裡,我們藉著蕭邦圓舞曲的一頁譜,來講四個技巧:

A. 踏板的幾個運用:2 與 6 是台灣老師比較常教的,但踏板學問非常大,絕非只有這幾個運用,要大家注意的是,意識到自己想藉著踏板創造什麼聲響。【參考科譜學堂影片第十九課】
感覺踏板深淺與緊度,練習控制八拍,慢下慢上
基本放踩(踏板跟著和聲踩)
1.5長(將兩個和聲融在一起再變乾淨,聽起來較圓滑)
踏板跟著句子踩(也是慢放,使句子更圓滑)
踩長但在下面抖動(為留著低音,但高音太多二度音需換乾淨)
手腳同時下上(通常用在短促大聲)

(點選照片可前往影片連結)

B. 手彈圓滑奏1.5 長:只是「把音連過去」跟「彈出圓滑」不一樣。
參考【科譜學堂影片】第十課:圓滑彈法之一,想1.5長。
.
.
C. 聲部間的立體度音色:這好重要,不斷呼應大家要將其視為基本,聲音美感的基礎。
先分別練出各層聲音,再疊在一起。
踏板想踩越多,手上的聲部立體度要越開,小心音域越近越容易打在一起
教學上兩大重點:1. 要能彈出那聲音給學生聽  2. 教她如何彈出那聲音
學生耳朵裡需要聽到並記住該有的實際聲音,而不是虛幻的再大一點再小一點,有些學生聽到那聲音本能就能彈的出,但許多時候需要告訴她哪邊施力才能達到那聲音,否則會出現想做做不到的問題。這兩點都很重要,兩者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參考【科譜學堂影片】第十一、十二課:如何練高音,低音與和聲。

D. 跨音域換位置音型
當不適合用轉指的時候,這種音型大家很容易心慌,重點在於換位置時只要想那個音落下,很容易彈錯的原因是大家用了太多橫向的力量,只要想「落」,通常精準手臂力量也不容易矜上。

<譜例一> CHOPIN WALTZ BI56片段

  • 落下不是摔下,手掌手腕平衡要注意好,手臂力量放下。
  • 並不是指那個音一定要大聲,也可以想「放」(往下放下)。
  • 小心別因為落下而讓前一個音飛起,會來不及而且會打嗝。
  • 剛開始先將落音彈大聲無妨,最後再把其他音音量補上即可,若是小聲片段注意音量銜接即可。
  • 重點在於手臂力量往下而非衝橫向,橫向力量太多,音容易不穩滑掉。

<譜例二> 徹爾尼三十首練習曲第15首片段

「所有的學習都需要不斷重複,非單指機械式的重複練習,
更重要的是重複循環應用,在教學上尤需注意。」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