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律動與節拍

這兩個詞看似非常陽春及初階,畢竟台灣從幼兒就有律動課,通常聽的越久的詞,感受到的人似乎越少,成為陳腔濫調後,就越不被重視。

律動

律動這東西很容易越大越感覺不到,包含大學音樂系畢業生,尤其鋼琴人,包含我自己,早年都以為自己會,卻很晚才真正意識其嚴重性與重要性。

為什麼?

如跳舞般,涉及對樂感的感受與理解,隨著年紀漸長,多數會被教育規範,我們彈奏者大多時候會被音符制約,腦袋很直的想將音彈出,尤其鋼琴人,要看的音太多手又太忙,沒有老師的提醒,很容易就忽視樂曲裡面、音符背後重要的基本律動。如前文所說,認識樂句是第一個基本,看文章需要知道哪裡該標逗號與句點,看懂表面文字後,才可能進一步理解文字背後更深的意涵或圖像,音樂也是,在那音符之外。律動是音符堆疊背後的第一個基本,音樂展開彈性的開始,除了三拍子與四拍子的差別,還有模進、短短長等基本韻律。

除了樂曲本來需感受到律動,運用律動還有個大好處是在「彈奏快速時」,藉由感受律動會讓速度輕易轉快且自然,不會好像一直在追節拍器,亦不會只有音樂沒有節拍,或只有節拍沒有音樂。

大家最有感最常困惑的應該是:「為何老師總輕易彈的很快速,聽起來卻緩和輕鬆流暢,你彈的一點也不快,聽起來卻急急燥躁,速度上不去?」除了技巧問題,還有一個重點是老師彈的是律動,你彈的是每一顆音。彈奏到徹爾尼三十以上程度,一直到無限難曲目,都要記得這件事。

能將語韻、律動彈出,表示你真的懂,聽的人也很容易跟。

拿筆在空白紙上將音樂畫出線條,看著那線條(取代看譜)彈奏,也是個好方法。

拍點

*最容易發生的狀況,便是一串音群彈奏過去,妳其實不知道拍點在哪裡

此時容易出現左右手合不在一起,以及那串音有時不小心彈多或少了幾顆音自己不清楚,或者要花很久才能把音確實弄正確。

不夠成熟的獨奏者很容易速度、節拍不穩,尤其鋼琴人,畢竟多數彈奏時只有我們自己,沒有別人來制衡,一不小心就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雖然我們會用節拍器輔助,但自己算拍跟感受到節拍還是不同,沒注意的話,久了容易像是心律不整,拍點晃來晃去。

琴房裡有一段典型對話,器樂獨奏者告訴鋼琴,「妳只要跟我就好了」,「跟」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音要跟上不難,音樂要跟上不容易。得要跟上是當然,但同樣的,若獨奏者自己毫無道理的速度亂七八糟,卻要伴奏跟上(甚至有時鋼琴不是伴奏,是合奏甚至主奏),的確,厲害的伴奏可以任由妳毫無道理隨意速度還跟上妳,但只會讓妳更不懂音樂,無法一起呈現優質音樂。

此時千萬別扯上rubato彈性速度一詞,心律不整拍子不穩跟rubato完全是兩回事,如同明明情緒控管失能,自我控制能力有障礙,卻要說自己是藝術家性格般,可惜通常自稱藝術性格的人做出來的音樂剛好都沒什麼藝術性,「rubato」跟「藝術家性格」這兩詞被濫用的程度無限,無辜的兩個詞莫名被降格,躺著也中槍。

rubato那麼簡單,藝術家那麼容易當?聽了只會懷疑妳是否真的知道什麼是rubato。

給藝術家一點面子,不要低估人家啊~

自己在練時/老師們教學時不妨幫孩子在彈奏時加強拍點感受,記得先自己打拍,甚至可以邊彈邊念拍。用了節拍器之後就不自己打拍,避免出現節拍器打它的,你打你的。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