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音樂班學生養成,大概分兩類:

一、成長過程積極找好老師,參加大師班、國際音樂節、國際比賽,進入好的音樂院,畢業後持續演奏,走在音樂圈裡。(但只有1%的人可以成為演奏家(獨奏家),除了如前文所述,需極度努力+遇到好老師+自己非常有興趣之外,還需要好的人脈網絡。)

二、念音樂班後一路念完音樂系所,畢業音樂會為人生最後一場音樂會。有些是自己喜歡,有些念的傻呼呼莫名,有些則是不知道除了念音樂還可以做什麼,沒有培養其他興趣與能力,只好繼續念。

從小念古典音樂,都走向哪些路?

  • 教學:涵蓋自專職或兼任於音樂系所、個別工作室或音樂教室、專職於中小學音樂課教師或外聘老師、學校管弦樂社團分部老師,至幼兒音樂教育。
  • 演出:包含古典音樂演奏家、管弦樂職業樂團、婚禮等商業活動演出樂手、藝人演唱會跨界樂手,鋼琴人可兼職合唱團伴奏或學生考試音樂會伴奏等。
  • 其他音樂相關:藝術行政、藝術經紀、音樂影音製作等。
  • 音樂無關:就學期間或畢業後發現其他興趣或專長,往其他行業發展。 ( 延伸閱讀: 李卡拉-從音樂轉至服裝)

學音樂的收入

或許傳統思維始終些許存在,偶爾還是會聽到擔心孩子走音樂以後養不起自己,或者擔心女兒若交了個學音樂男友,以後就會餓死之類的話語,只能說:「想太多」。

會不會餓死,會不會受苦,取決於到底月收入得多少才養的起自己。學音樂的收入完全沒有大家想像的低,會餓死大多是個性問題。

一般來說,學音樂的收入高於一般上班族,高於公司高階主管也是常有的事,差別在於無年終與分紅。不過的確,這行業最高收入有侷限,難以高至年收入三五百萬或千萬,除非一線的演奏家。至於大家總說的「收入不穩定」,或許可以想想,到底是穩定22K或3K好(穩定低),還是不穩定的有時10-20萬有時40-50萬好(數字都只是比喻)?我想沒有絕對,或許公務員、上班族收入穩定,但有些孩子的性格走上朝九晚五可能只會憂鬱。

有能力的人,不管學什麼,都不會讓自己餓死。

音樂職涯常見之困

雖然不用特別擔心學音樂會餓死,但每個行業都有其會面臨的困境。外界總以為「學音樂的人做的工作就是自己的興趣,真好!」而羨慕不已,暫且先不論「到底是該將自己的工作視為興趣,還是該將自己的興趣變成工作,興趣=工作究竟好不好」,以下問題實實在在是許多音樂人常面臨的問題。

一、「出國回來後,還不是這樣?」

部分當年的積極型學子,認為學生時代比同學們更優秀,更積極於找老師上課、參加各種音樂活動,進修演奏能力,但出國留學回來後,最終還是教琴,許多人容易在剛回國時卡在「出國回來後還不是這樣,我比別人認真努力程度比別人好,卻要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投資報酬率真低」的心理狀態。

若以此做為投資報酬基礎,也難怪會卡住了。這樣的想法無異於「人生出來,終究還不是都得走向棺材」。投資報酬率的高與低,取決於對自身的影響。體驗不同,人生彩度就不同,只要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路,就沒有任何可惜。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只是太容易忘記。即便同樣是教學、與他人同處一個位置上,也可以開創出自己不同的風格與色調。

「不想要這樣,那你想怎樣?」不妨思考這點,到底自己可以如何與眾不同,如果想不出來也怪不了誰,因為你真的沒有比別人特別。

二、不愛教學/教學倦怠/制度限制

基本上,台灣音樂人無法純靠演奏存活,不管程度好壞,大多需靠教學為生。然而,並非所有學音樂的人學到最後都喜歡音樂,這是第一個問題。其次,不愛教學卻又不得不教,又或者喜愛教學,但熱情已被消磨耗盡,出現職業倦怠,這樣的人多到數不清。比如說,明明念的是演奏,但到大學專任教職時,得先苦哈哈的做許多學校行政事務,佔據掉許多時間與心力,無暇練琴精進。教課時,還發現大學生根本都不想學,根本沒人在聽而對教育喪氣;教中小學音樂班,外聘老師薪資幾十年未漲,遇到學生根本不太練家長不太管,被氣死;好不容易考進學校當音樂老師,十年來在同一個地方朝九晚五工作,十分倦怠,離職又覺得可惜,而卡在人生十字路口等。

三、踏不出舒適圈

如上述,不愛教學或倦怠,卻又跨不出去,主因為框架較多與薪資問題。音樂班小孩,從小花了很多時間在練琴,但念音樂班最怕的就是除了音樂之外,其他事物接觸的非常少,少有其他興趣與專長,框架較多,難走其他路,亦難有「打掉重練」的性格。此外,所有「專業型」領域的行業,不論是律師醫師建築師音樂家,因為在養成過程都得比一般學生多下些功夫,要站上professional的舞台,門檻較高,所以專業型職人收入平均比一般同齡上班族高,即便不喜愛自己現有工作,也難以接受其他較低薪水。陷入雖不滿意自己職涯生活,卻也不知道自己還喜愛或擅長哪些事物,更不願到其他領域重新學起,或者自己開創新格局,覺得又苦又難又低薪。

擅長與喜歡,天份與出路

以上所有,並不是在恐嚇走音樂這條路有多辛酸,而是想打破「學音樂會餓死」、「女生學音樂以後工作就單純教琴陪小孩彈琴、工作所接觸都是美好」等不切實際幻想。各行各業都有類似的職場問題,而從事音樂相關工作者不例外。若喜歡自己從事的領域,必定能感受到該領域獨特的美麗,只要想做好,辛苦絕對不會少,但會心甘情願。

綜述前文,天份與出路是兩回事,天份好壞大多不直接影響未來出路,有天份的人,不見得有出路,自詡懷才不遇而鬱鬱寡歡者大有人在,影響未來發展出路的,始終是性格。有天份,經過些許努力,或許的確比別人容易變成「擅長」,但若沒有性格輔助,頂多做的不錯,而「擅長」不見得就會喜歡,卻可以因為「喜歡」,將它變得擅長。

「教會孩子思辨與願意努力的性格」這句話聽起來老掉牙再不過,無人不認同,然而,多數大人總過急或保護過深(心魔上身)而直接告訴答案,或替孩子做決定。音樂班孩子的家長特別容易過早幫孩子決定人生道路,無疑是相對殘忍,如同古時候不能自由戀愛,替孩子決定要嫁誰娶誰,下半輩子不開心,只會回頭怨你。(所以會有念完茱莉亞音樂院畢業後,決定再也不碰鋼琴的例子。)

與其替孩子想好出路,不如為他建立好性格與能力,

該委屈時忍的住,必要付出懂得不猶疑,清楚自己所想要,沒路的時候自己開創。

「但是我不繼續念音樂班我不知道以後要幹嘛」

「為什麼要現在知道以後要幹嘛?現在還不知道以後要幹嘛不是很正常嗎?你知道普通班學生一般都還不知道以後要幹嘛嗎?

只要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想要什麼,不排斥什麼,還可以學什麼,努力去做。你不妨將心思放在開拓各方學習,而不是決定未來。現在的決定,只會因為還接觸的太少看太少,而侷限自我。很多決定不必急,做到一個時程,藍圖就會慢慢浮出來了。」

更多文章,請見「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學音樂,追求什麼」。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pvLn4
金石堂/ https://reurl.cc/lyvkl
誠品書店/ https://reurl.cc/myZWY
讀書花園/ https://reurl.cc/rvZzb
讀冊生活/ https://reurl.cc/GpeZd
紀伊國屋/ https://reurl.cc/g6Z7z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