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文:

我的命格裡有一個優點,叫做「從來不會中獎」。所以當然,從不買樂透(笑)。我其實非常喜歡這個命格,它成就了長大之後,認知腳踏實地才是自己的,以及對自己的「長」與「退」相當有意識,或許我本身懂的晚,但這觀念我將它放在教育裡。


比賽與檢定不是絕對不好,許多時候事件本身沒有錯,而是人為操作出了差池。許多老師為了讓孩子比賽得名,不幫孩子累積資本,只為比賽,於是為了一首曲子,練了半年到一年,還只練三分鐘。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只練同樣三分鐘的曲子,是多大的磨耗?對興趣及個人成長皆是。

許多老師希望學生幫他拿獎,讓他有個好名聲,在他名下階段有好名聲就好,孩子以前有學好最好,未來不重要。

舉例來說,曾有學生到新學校去後,學校老師一個學期只給一首曲子,知道她能彈,便要孩子一直去比賽,要學生都拿同一首曲子去比就好,或者拿以前彈過的去比賽。

這便是「只用你的本」

我提醒學生:[你要知道,過去一學期你練的曲子很少,沒有積累,都在用以前我們訓練的老本,如果此刻一直拿同一首去比賽,第一、再練一年也不會在這首曲子有任何的成長,第二、浪費了可以累積實力的時間,第三、你會變得沒熱情。]

大部分時候,我希望學生該警惕及需要意識到的,是一段時間內,他累積或荒廢了多少,而不是只追逐著比賽。(而且追的還是只要準備一首曲子的小比賽)

或許有些老師非惡意,只是思慮不夠深廣,及性格問題導致一味緊張比賽,怕孩子拿不到好成績、怕不好給家長交代、怕自己名聲受損等等,或許無心,但抱歉,只是讓孩子用同首曲子一直比賽,卻沒有為他建立基礎累積曲目與實力,這樣的行為便是自私。

學習的主軸在核心成長還是追比賽考試,總要搞清楚。核心成長穩定,去參加比賽當然沒問題,但若為比賽犧牲了核心實質的成長,便是本末倒置,「底」與「本」的漏洞越多,往後越趨明顯。

想參加比賽,先看自己累積了多少本,
或想想在比賽之前,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累積。

以前在帶音樂班學生時,我總跟別人相反,國一國二我盯的非常緊(除非試過之後發現學生根本不太想學),上很多的課,要他們練很多曲子,把該學會的技巧學好,國一練幾首不同的古典曲目,升國二的暑假開始嘗試各種浪漫樂派,需嘗試各種的原因是,一方面練習多種技巧,一方面需測試哪種風格作品是該學生比較感覺的到的(即他的優勢),好考慮國三升學考用哪種曲目。到了國三反而是最輕鬆的,因為他們需花更多的時間在準備升學,準備學科。若是程度比較好或者比較上進的學生,國三上學期一樣練著多首不同曲目,只是份量減少,依他們一週到底可以花多少時間(或想花多少時間)練鋼琴指派曲目。比較混的,則國三上學期就一首,但絕對不會練到下學期大考,下學期再換一首。國三下學期,我會讓他們就真的只練一首,而且一天可以只花30-40分鐘練鋼琴,或者一次一小時不用每天練(因為只有一首練太久是會疲乏的)。

有了之前的訓練,只練一首實在太容易了,當然,整首曲子一定練完,若只練一首到考前也不用加課[老師都教一百次了,已經彈了一整個學期到底還要加什麼課?],別忘了,前提是前兩年存了老本,國三就是讓你用老本的時候,你的老本可以在那種時候救你,減輕你的壓力,於是那幾個學生,都沒在國三準備鋼琴感到緊張,成績也都不錯。但記得,考完放鬆後,請趕快再為自己增點資本

而許多學生,國一國二都在混,到了要考試才緊張,開始拜拜希望能擁抱到佛腳,才要開始惡補加課,國三壓力夠大了,再為自己加上一層壓力,考完後又一盤散沙,四五月考完荒廢到九月開學(你知道這段期間又沒學科壓力,可以進步多少嗎)。暑假有時間比較輕鬆時不上課,考前才要惡補,倚著一種奇怪的邏輯思維在學音樂跟加課。

[老師,我一年後的大考要彈什麼曲子?]

[你覺得你這一年會進步多少?]

[不知道。]

[你覺得你一年後的程度會跟現在一樣?如果不希望如此,那我怎麼知道你到時能彈什麼曲子?]


[考試只考前面,後面不會考]

[如果你沒有練完整首,我不會幫你修前三分鐘。如果我無法教會你基本態度,你的大考干我什麼事?]

一個人有多少本,是積累出來的,年紀越大,越會在彼此間看出差異。

當一直在消耗,就如同玩格鬥遊戲,血會一點一滴的消失,得適時補血,才能繼續打。

為自己,存點老本。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