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一曲,一年磨一首?

分享此文:

教學現場很常聽到「這首曲子早早就給你了,已經給你練一整年準備考試,還考不好,彈得亂七八糟」

這樣的話語熟悉嗎,但重點其實就在於:如果一整年只練一首,當然練不好。

Line 群友(成人)在群組裡剛好聊到自己每週上課,但三年才練完一個樂章的貝多芬奏鳴曲,表達成人學琴的不易與練琴時間受限。該位群友表示,成人時間很少,他一天只能走一趟(彈完一次蕭邦跟貝多芬)。

以下是我的回覆:

「練琴跟彈琴是不一樣的,每天走過一次,表示只有彈琴,沒有練過琴,假設兩首彈完一次花了20分鐘,表示有20分鐘可以練琴,那就花20分鐘抓一小段好好練,或者只有分手。

有效果,跟有累積,並且結構性的從小片段到整段再到整首,才叫練琴。

一個樂章練三年太消磨,而且表示練的方法出了問題,同一首曲子彈到一個時間點沒練好就要先放下,不然很容易卡住跟用慣性一直彈。」

每一首曲子都有一個時間點會到高峰,再之後就會往下掉。

 

為什麼一首曲子不能練太久?(只好幾個月/年,非指同一天內)

1. 練過久 (到達某一個時間點) 容易用慣性在練琴,要改更難,通常改也改不過來,容易瞎耗。

2. 太熟的曲子練琴時容易呈現放空,或者對它已無感且厭倦,音樂容易呈現死寂。也容易陷入鑽牛角尖。

建議練其他差不多程度的曲子;或者其實原本那首對你來說太難,那就從適合自己真正的程度開始。這兩種方式都會讓能力會慢慢往上,真的很喜歡那首,未來再回來彈那首,才會學得有進展。

以求學期間的學生來說,若有計劃準備表演、考試,都可以多練幾首放入口袋,最後再來決定要用哪一首表演或考試。

舉我自己的例,在音樂班教學時,暑假七月才新進的學生會問:「老師,下學期末我考試要考什麼」.或者會有「明年升學考考試要考什麼」。

通常我回:「你覺得你到時候會進步多少?你一年後的程度跟現在一樣嗎?」

他不會知道,所以我也不會知道到時他能拿什麼考試。更何況如果是新生,我連他的程度、學習能力、進步速度都不知道,從何決定?

從一開始就只練一首曲子的學生(或者花半年一年指彈檢定考曲子),音樂容易死寂,音樂在心裡變成壓力,這也是為什麼久而久之該學生會漸漸不喜歡音樂,因為心很疲累。

通常一個學期裡我會讓學生彈幾首曲子,約莫到了學期中,會準備個兩三首是可能可以拿去考試的,都練好最後再決定拿哪一首考試。(所以當然沒有一整個學期只練一首曲子還只練前三分鐘這種事)

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某一首曲子耗太久沒有進展,我就會喊暫停,改練同樣程度的其他曲,讓音樂學習重新活過來,重新再學一輪,能力才會慢慢提升,而不是瞎耗之外還讓心裡對音樂感到厭倦。學習者與教學者都疲累,不是良性的鋼琴課。

回到成人,就是因為時間少,才更需要精確、有效。

很多人回過頭來學琴的時候,會有著小時候的影子,認為要很多時間練琴,怕沒時間練。

成人學琴跟小孩學琴是不太一樣的,小孩累積曲量很重要。但成人如果程度在莫札特奏鳴曲及其以上,一首又一首不停的跑曲子是沒有那麼重要的。

重要的是讓自己手上技術增進、理解樂曲、知道更多練琴與彈奏方法、能夠彈出好聽的聲音,會讓你的音樂學習更有趣,更有成就感。一首又一首的把音湊齊需要很多時間,不是忙碌的成人適合的,也是最不需要老師的,畢竟沒有一個音你不認得。

身為老師,也千萬不要覺得成人彈彈就好,大部分的成人都想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也都希望老師跟他們介紹古典音樂,對於理解樂譜與風格、彈出不同優質的聲音,都非常有興趣。當他們理解樂曲時,「發現新大陸」及「喜悅」的感覺,老師是會被感染到的。上課時老師花時間講述,讓他們理解,也會讓他們會去練琴的負擔小一點。

不過通常成人有各自心魔,也比較容易陷入鑽牛角尖,需要老師適性拉住。

每個成人的需求不太一樣,記得向老師表達,並且也要討論有多少時間,練多久內容。

愚公不能移山,徒法難以煉鋼,「努力」要用對方法,善用小聰明。

大家在網路上看到鋼琴家某一首曲子鑽研了幾年,可別誤會,鋼琴家不會只練一首,往往手上還在練其他大量的曲子,所以他們的音樂是流通的。往往A曲某個點卡住,會在學B曲時悟通。

 

「一整年只練這首還練不好?!」那是因為音樂學習陷入一攤死水啊。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