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肯

分享此文:
在時間的度量裡,我們都是彼此的過客,當它成為歷史,便成了一種永恆。今天跟挪威指揮漢肯(kare Hanken)吃 brunch,漢肯總是飛來飛去,即使年紀大,對生命與音樂的熱情從未減少,聊了許多音樂/文化/生活瑣事,人跟人之間總是有緣份,這些或多或少的緣份,牽動著彼此的關係、彼此的相聚,緣來人聚、緣去則散,這麼簡單。這種感覺,讓我更珍惜每個緣份,更珍惜那些支持我的朋友、提點我的長輩。對於教育,我們有一致的看法,對於音樂,我們有一樣的態度,對於生活,我們追求平衡。
分享此文:

學音樂,變得情緒化?

分享此文:
Q:學音樂,會變得很情緒化嗎?我的孩子都喜歡很悲傷的音樂,感覺很讓人擔心,為什麼要那麼憂鬱?的確,學音樂很需要個性需要情緒,需要感知上的東西,有時候我們反而很怕教到乖乖牌學生,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女生要她動一下都不好意思,更不要說是要她充分的投入音樂展現自己了,通常乖乖牌模範生,只怕做錯事,很多的框框,很怕被品頭論足,寧願不做,也不願做了被說不對,我總是跟學生說,一定要善良有禮貌,但不用太乖,也不要太多框框,就算妳不願意表露自已,也該表現出曲子該呈現的樣貌。
分享此文:

翻譜員的必須

分享此文:
舞臺上除了演出者,只要鋼琴不是獨奏,通常就會有位翻譜員在旁邊,當一位專業的翻譜員不容易,我們需要他,但不能受打擾,鋼琴家最怕的就是遇到緊張或不太會翻的翻譜而導致演出時無法專注,因而選擇自己翻。但很多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位翻譜,其實,只要注意幾點即可:1) 坐的位置需與鋼琴家保持距離。坐的位置與鋼琴家靠太近會有壓迫感,而且鋼琴家若要彈奏低音域時,手常會被擋到而只好縮手。2) 快到翻譜時間再站起。早早站起或動來動去會干擾演出者,通常為前一小節或前兩小節即可,一般鋼琴家會點頭,表示可以翻了。(我們常常遇到太早翻或太晚翻,於是沒看到譜><)
分享此文:

親情

分享此文:
什麼是幸福?同時擁有親情、愛情、友情支撐的人,便是太奢侈的幸福;少了其中一樣,人性使然自然向另外兩樣尋求慰藉;三者皆無的人,便是至上的寂寞。不同階段,我們面臨其一或其二的學習與考驗,我們都經歷過三種磨擦。我們家有四兄弟姐妹,年輕的爸媽重視教育,從小要求我們成績、要求我們老實不貪,品格要正派,於是送我們私校住宿、外地求學,希望給我們好的能力,盼我們能夠獨立。然而,卻太過獨立。
分享此文:

練琴小技巧: 先背原句,再練變化句。

分享此文:
寒假開跑,又到了孩子可以多練琴的時刻,寒暑假多練琴,一來可以在心裡比較沒壓力的情況下練琴,二來可以讓練琴更加的在生活裏喔!♥ 繼上篇分享的(蔡老師信箱Q&A-淺談音色觸鍵與肌肉放鬆 ),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方法,適用於各個程度的學生:先背原句,再練變化句。通常學生一拿到譜,會要他們先分結構樂句,再決定規劃練習先後。即使是初學班一首四行的曲子,通常也為A-A1-B-A1 居多,基本上就是先練A跟B背起來後再加A1的變化。
分享此文:

排擠/人生選擇

分享此文:
學生紅著眼眶進來琴房。「怎麼啦?剛剛上小提琴被罵了?」她搖搖頭。唉呀,原來又是小孩子之間無聊的排擠閒語,這種蔡老師從小到大都覺得最無聊的事件,10-34歲貫徹始終。一年級的覺得自己莫名被選上樂團首席,遭來學長姐們的不滿與取綽號嘲笑,心裡難受,想去跟學校老師說不要當首席了,說自己一點都不想當,如果沒當就不會被討厭了。「咦?表示老師肯定你、看中你某一特點呀,而且,二年級的拉的比人家差不趕快加油還好意思不滿?當首席也是很好的經驗跟學習,你是真的不想當還是只是怕被討厭?」她突然思考了一下。
分享此文:

練琴基本開始:1.眼 2.腦 3.手

分享此文:
教琴十幾年來,尤其在留美回國後的這八年,有感太多孩子拿到譜就傻彈,從頭彈到尾,分手還不會就合手,看得懂每個音,卻看不懂譜到底怎麼看。從最基本最初階的開始,粗淺整理幾個小步驟,如同許多運動或者學科上面的學習,"學習"都是有方法,如果一開始就用對步驟,便是學習上最快的捷徑,其實就是搞清楚到底在做什麼,讓事情變簡單。任何學習都一樣,結果只有兩種:機器<=>思想個體。
分享此文:

練琴必備,譜上必有

分享此文:
* 練琴必備:鉛筆/ 橡皮擦/ 節拍器 * 譜上必有:指法/ 踏板/ 結構 記得剛到曼哈頓音樂院時,學期初第一個鋼琴班會面,俄國教授 Nina Svetlanova 的全體學生聚集,由最資深的博班學長姊為新生說明老師的 “班規”: 1) 上課不能噴香水。 2) 只要生病不可以去上課。 3) 上課不可以早到,早到請在樓下等時間到再上樓,不可以遲到超過五分鐘。
分享此文:

理解樂曲的必要性與好處

分享此文:
1. 懂句子在哪裡才能知道話怎麼說,才有詮釋的依據 2. 懂結構段落好安排曲子要分幾次練完,好設定每周每天進度,讓練琴更有意識更有效率 3. 知道自己在練什麼,比起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來說,容易維持興趣 4. 有了觀察依據、習慣觀察後,會有新發現,讓人興奮有成就感,更能知道作曲家想表達什麼 5. 拿到譜只會從第一個音彈到最後一個音,不會因為練比較多首就學到任何東西,反讓腦袋習慣空轉而變笨 6. 不懂,一定覺得無聊 基本上就是有了基礎,而後才能創造;理解,讓人產生興趣。
分享此文:

大法官

分享此文:
螢幕上的劇情精彩,廳裡的觀眾笑聲不斷,啜泣聲也此起彼落。電影大法官對親情的刻劃細緻,引起觀眾切身共鳴。到了30+的年紀,週圍聊的不只工作,愛情,亦思考家庭與身份的轉換,不同於青少年時期抱怨的老爸媽好煩,這年紀抱怨的老爸媽碎碎念,則多了一份甜蜜。傳統的家庭無法說愛,對於愛的表達彆扭。有些人與家的關係疏離,有些朋友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和諧,對婚姻排斥,有些朋友無法從原生家庭得到滿足,而極度渴望創造一個自己想要的家庭。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