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a teacher

60歲的鋼琴課-不管幾歲,人生都可以有點滴突破

我這學生今年暑假剛過60歲大壽,屬目前年紀最長的學生,以前是合唱團的團員,我們不知不覺認識了十年有餘,她退休後加拿大、台灣兩地跑,去年開始回來跟我上鋼琴課。小時候學琴,讓她即便後來因為工作結婚生子等人生階段無法學琴,也從沒忘過音樂,本身亦有合唱背景,性格趨緊張對自己要求甚高。

Pei lesson 1-7 彈奏與技巧分享(教學實境片段)

上課幫學生錄的重點片段,通常是有些技巧需要反覆看,或者音樂的感覺不好純腦記,錄回家看不容易忘。(蔡老師平時上課妝容很素就是…)Pei lesson 1 : 布拉姆斯狂想曲 Brahms op.79 no.2 1. 八度大跳兩音一個動作,下在第一音 2. 後兩組八度不同第二音長,方式稍不同 3. 要亮出來的音抬高手指 4. 左手bass聲音集中立體,其它音暗,用小吸盤即可 5. 重複音型聲音暗,貼鍵、往下放不彈到底,也用小吸盤即可。(但小關節要架好才不會漏音)

習琴過程分享:有了工具,才好飛

許多時候,聲音對了,個性就出來了;聲音對了,氛圍才創造的出來。音色是做音樂的本質,也是基礎。一定level以上的鋼琴家,這些音色都是基本,樂曲理解亦是,他們在這之上,因著各自不同的性格,擁有不同的靈感,創造各自不同的思維、巧思,以及音符背後更深的無形情感與哲學意義。

網友QA:陪練與主修老師的溝通

「難以啟齒… 我的意思不是那樣… 誤會大了怎麼辦…」有些家長怯於與老師溝通,大概是因為接到學校老師電話總沒好事(笑),所以有疑問、難處時總不好意思說,或怕得罪老師,有些人則似乎不小心將老師的行為做預設立場,覺得老師是想刁難或只是想賺錢,而種下了關係不良的因子。

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下)-家長篇

「難以啟齒… 我的意思不是那樣… 誤會大了怎麼辦…」有些家長怯於與老師溝通,大概是因為接到學校老師電話總沒好事(笑),所以有疑問、難處時總不好意思說,或怕得罪老師,有些人則似乎不小心將老師的行為做預設立場,覺得老師是想刁難或只是想賺錢,而種下了關係不良的因子。

學琴,不等於學到音樂?

家長或許很難想像,在臺灣,大部分的學琴現象是:學樂器與學音樂是兩回事,學了樂器不等於學到了音樂,更不等於受美學影響。有學樂器、以音樂為職的人,除了學樂器本身,理當受到美學教育。然而,許多人學琴多年,卻沒學到音樂,比較像是在學習如何反覆操作該樂器,聽起來或許悲傷,卻是不爭的事實。為何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便是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很注意的事。

天份與出路(二):學音樂的行徑與出路

音樂班學生養成,大概分兩類:一、成長過程積極找好老師,參加大師班、國際音樂節、國際比賽,進入好的音樂院,畢業後持續演奏,走在音樂圈裡。(但只有1%的人可以成為演奏家(獨奏家),除了如前文所述,需極度努力+遇到好老師+自己非常有興趣之外,還需要好的人脈網絡。)二、念音樂班後一路念完音樂系所,畢業音樂會為人生最後一場音樂會。有些是自己喜歡,有些念的傻呼呼莫名,有些則是不知道除了念音樂還可以做什麼,沒有培養其他興趣與能力,只好繼續念。

音樂會海報對於「鋼琴伴奏」常見錯誤提醒

我的命格裡有一個優點,叫做「從來不會中獎」。所以當然,從不買樂透(笑)。我其實非常喜歡這個命格,它成就了長大之後,認知腳踏實地才是自己的,以及對自己的「長」與「退」相當有意識,或許我本身懂的晚,但這觀念我將它放在教育裡。比賽與檢定不是絕對不好,許多時候事件本身沒有錯,而是人為操作出了差池。許多老師為了讓孩子比賽得名,不幫孩子累積資本,只為比賽,於是為了一首曲子,練了半年到一年,還只練三分鐘。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只練同樣三分鐘的曲子,是多大的磨耗?對興趣及個人成長皆是。

「只用老本」

我的命格裡有一個優點,叫做「從來不會中獎」。所以當然,從不買樂透(笑)。我其實非常喜歡這個命格,它成就了長大之後,認知腳踏實地才是自己的,以及對自己的「長」與「退」相當有意識,或許我本身懂的晚,但這觀念我將它放在教育裡。比賽與檢定不是絕對不好,許多時候事件本身沒有錯,而是人為操作出了差池。許多老師為了讓孩子比賽得名,不幫孩子累積資本,只為比賽,於是為了一首曲子,練了半年到一年,還只練三分鐘。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只練同樣三分鐘的曲子,是多大的磨耗?對興趣及個人成長皆是。

被忽視卻影響深遠的學琴問題(下):踏板

會教踏板的老師很少,就如學提琴會教抖音的老師不多,多數人小時候學抖音就是模仿老師抖一下(台灣絃樂學子最大的弱點是右手運功,一堆人出國留學第一件被改的就是運功,其次是抖音時緊抓琴把,以及換把位撞來撞去LOL)。踏板也不是沒有老師會教,只是少,以及被忽略的嚴重。

60歲的鋼琴課-不管幾歲,人生都可以有點滴突破

我這學生今年暑假剛過60歲大壽,屬目前年紀最長的學生,以前是合唱團的團員,我們不知不覺認識了十年有餘,她退休後加拿大、台灣兩地跑,去年開始回來跟我上鋼琴課。小時候學琴,讓她即便後來因為工作結婚生子等人生階段無法學琴,也從沒忘過音樂,本身亦有合唱背景,性格趨緊張對自己要求甚高。

Pei lesson 1-7 彈奏與技巧分享(教學實境片段)

上課幫學生錄的重點片段,通常是有些技巧需要反覆看,或者音樂的感覺不好純腦記,錄回家看不容易忘。(蔡老師平時上課妝容很素就是…)Pei lesson 1 : 布拉姆斯狂想曲 Brahms op.79 no.2 1. 八度大跳兩音一個動作,下在第一音 2. 後兩組八度不同第二音長,方式稍不同 3. 要亮出來的音抬高手指 4. 左手bass聲音集中立體,其它音暗,用小吸盤即可 5. 重複音型聲音暗,貼鍵、往下放不彈到底,也用小吸盤即可。(但小關節要架好才不會漏音)

習琴過程分享:有了工具,才好飛

許多時候,聲音對了,個性就出來了;聲音對了,氛圍才創造的出來。音色是做音樂的本質,也是基礎。一定level以上的鋼琴家,這些音色都是基本,樂曲理解亦是,他們在這之上,因著各自不同的性格,擁有不同的靈感,創造各自不同的思維、巧思,以及音符背後更深的無形情感與哲學意義。

網友QA:陪練與主修老師的溝通

「難以啟齒… 我的意思不是那樣… 誤會大了怎麼辦…」有些家長怯於與老師溝通,大概是因為接到學校老師電話總沒好事(笑),所以有疑問、難處時總不好意思說,或怕得罪老師,有些人則似乎不小心將老師的行為做預設立場,覺得老師是想刁難或只是想賺錢,而種下了關係不良的因子。

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下)-家長篇

「難以啟齒… 我的意思不是那樣… 誤會大了怎麼辦…」有些家長怯於與老師溝通,大概是因為接到學校老師電話總沒好事(笑),所以有疑問、難處時總不好意思說,或怕得罪老師,有些人則似乎不小心將老師的行為做預設立場,覺得老師是想刁難或只是想賺錢,而種下了關係不良的因子。

學琴,不等於學到音樂?

家長或許很難想像,在臺灣,大部分的學琴現象是:學樂器與學音樂是兩回事,學了樂器不等於學到了音樂,更不等於受美學影響。有學樂器、以音樂為職的人,除了學樂器本身,理當受到美學教育。然而,許多人學琴多年,卻沒學到音樂,比較像是在學習如何反覆操作該樂器,聽起來或許悲傷,卻是不爭的事實。為何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便是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很注意的事。

天份與出路(二):學音樂的行徑與出路

音樂班學生養成,大概分兩類:一、成長過程積極找好老師,參加大師班、國際音樂節、國際比賽,進入好的音樂院,畢業後持續演奏,走在音樂圈裡。(但只有1%的人可以成為演奏家(獨奏家),除了如前文所述,需極度努力+遇到好老師+自己非常有興趣之外,還需要好的人脈網絡。)二、念音樂班後一路念完音樂系所,畢業音樂會為人生最後一場音樂會。有些是自己喜歡,有些念的傻呼呼莫名,有些則是不知道除了念音樂還可以做什麼,沒有培養其他興趣與能力,只好繼續念。

音樂會海報對於「鋼琴伴奏」常見錯誤提醒

我的命格裡有一個優點,叫做「從來不會中獎」。所以當然,從不買樂透(笑)。我其實非常喜歡這個命格,它成就了長大之後,認知腳踏實地才是自己的,以及對自己的「長」與「退」相當有意識,或許我本身懂的晚,但這觀念我將它放在教育裡。比賽與檢定不是絕對不好,許多時候事件本身沒有錯,而是人為操作出了差池。許多老師為了讓孩子比賽得名,不幫孩子累積資本,只為比賽,於是為了一首曲子,練了半年到一年,還只練三分鐘。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只練同樣三分鐘的曲子,是多大的磨耗?對興趣及個人成長皆是。

「只用老本」

我的命格裡有一個優點,叫做「從來不會中獎」。所以當然,從不買樂透(笑)。我其實非常喜歡這個命格,它成就了長大之後,認知腳踏實地才是自己的,以及對自己的「長」與「退」相當有意識,或許我本身懂的晚,但這觀念我將它放在教育裡。比賽與檢定不是絕對不好,許多時候事件本身沒有錯,而是人為操作出了差池。許多老師為了讓孩子比賽得名,不幫孩子累積資本,只為比賽,於是為了一首曲子,練了半年到一年,還只練三分鐘。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只練同樣三分鐘的曲子,是多大的磨耗?對興趣及個人成長皆是。

被忽視卻影響深遠的學琴問題(下):踏板

會教踏板的老師很少,就如學提琴會教抖音的老師不多,多數人小時候學抖音就是模仿老師抖一下(台灣絃樂學子最大的弱點是右手運功,一堆人出國留學第一件被改的就是運功,其次是抖音時緊抓琴把,以及換把位撞來撞去LOL)。踏板也不是沒有老師會教,只是少,以及被忽略的嚴重。

© Copyright - 蔡佩娟 鋼琴家之心- design by Morcept